【原文】姤,女壯,勿用取女。
《義》曰:按序卦云: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夫羣陽並進以決小人,小人既去,則聖賢之人得其相遇也。然謂之姤者,蓋以隂而遇于陽,以柔而遇于剛也。以人事言之,則是臣遇于君,君遇于臣也。以至貴賤、尊卑、少長、師友之間,皆得其遇也。
女壯者,此指初六而言也。以其以一隂而遇五剛,是女之壯者也。
勿用取女者,女之為道,固當婉娩柔順,從一而終。臣之為道,必盡心竭力以事其上。今初六乃以一隂而遇五陽,是剛壯不正不順之女,故聖人于此戒之,言不可取,猶不忠不一之臣不可用也。
【原文】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義》曰:柔遇剛也者,言初六以一隂而遇五剛也。以人事言之,則是以卑而遇于尊,以賤而遇于貴,君臣上下朋友夫婦之間,皆得其姤遇者也。
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者,夫以不正不順之女用于閨門,則不能成其室;不正不順之臣用于朝廷,則不能盡忠而害天下。今初六之隂不能專一其行,以剛壯而遇于衆陽,是不可與之永長以相處,終始以相保也,故曰不可與長也。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者,此以下廣明姤之義也。天以一陽之氣降于地,地以一隂之氣承于天,天地之氣相遇,故萬物發生而章明也。故君臣相遇則能成天下之治,夫婦相遇則能成閨門之事,師友相遇則能成其道業也。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者,凡人有剛明之德而不遇中正之位,則不能行其道;有中正之位而无剛明之德,則不能稱其任。今九五既有剛明之德,又居中正之位,故能大行教化于天下,而盡姤遇之道者也。
姤之時義大矣哉者,夫姤遇之道患不得其時,得其時患不得其義,既得其時又得其義,然又患不能久之也。故君臣相遇不久則不能治天下,夫婦相遇不久則不能治閨門,朋友相遇不久則不能成道業,是姤之時與義至大至難,故先聖于此重嘆美之也。
【原文】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義》曰:風之行于天下,以發生萬物,則物无不相遇而得其生成,此姤之象也。
后者,天子諸侯之通稱。夫天子之治天下,諸侯之治一國,皆當法姤之象,發施仁義之教命,以詔告于四方之民,則四方之民莫不順從而悦服也。
【原文】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原文】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義》曰:金者,堅剛之物。柅者,車輪之下。制車之行是制動之器,謂九二也。初六居姤之始,以一隂而上承于五陽,是剛壯不正之女也。然上有九二,最近于己,九二有堅剛之德,能制物之動。今初六若能繫之而不躁求妄動,正一而不遷,則得其吉也。然初繫于二,本非其正,然姤遇之時,人无常親,有賢者則可以附合,不顧正應而繫之也。故初六若能專一守正以繫于二,則可以獲吉矣。
有攸往,見凶者,初六既不能順從于九四之正應而繫于九二,則當專一守正,可以獲安。若苟有所往而妄動,則是凶之道也。
羸豕孚蹢躅者,羸豕,牝豕也,淫壯之甚者也。蹢躅,躁動之貌。言初六既以一隂而上承于五陽,又不能專一守正,躁動而欲有所往,是若羸豕淫躁之甚者也。
《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者,夫隂柔之體不能自立,必牽繫于剛明之人乃可也。今初六以隂而繫于九二之陽,是隂道之牽也。
【原文】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賓。
【原文】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義》曰:魚,隂物也,謂初六也。夫姤遇之時,君臣上下、貴賤尊卑各以正道交相際接,然後事克濟矣。今初六之隂來附于己,非已所召,已得初六之隂,如庖廚之有魚,然无咎者,初之應本在四而已擅之,是有咎也。以初之來,非已所召,近而相得,可以无咎也。不利賓者,夫饗賓當以其正,今九二所得之魚非其正也,初本九四之民,今附于己,是擅有他人之民,擅有他人之民而與人,是義之所不可也,故《象》曰:義不及賓也。
【原文】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
【原文】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義》曰:夫姤遇之時,君臣、上下、尊卑、貴賤皆得其遇,然後有所濟矣。今九三上无所應,下无所繫,是不得相遇之道也。然姤之時,下之君子欲上進而已當其路,又乘九二之剛,必見所傷而不得其安行,故曰其行次且。
厲,无大咎者,言九三雖為下之所傷,而以陽居陽,所履得正,處非有妄,若能常自危厲而周防警戒,則咎亦无大矣。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者,言九三不能牽連衆陽,而獨當上進之路,所以次且而不安也。
【原文】九四:包无魚,起凶。
【原文】象曰:无魚之凶,遠民也。
《義》曰:魚,亦謂初也。夫姤之卦,以一隂而遇五陽,則淫壯甚矣。然初六既以躁妄之情,與二相得,而失四之應,是猶二庖有魚,而四反无之也。
起凶者,夫姤遇之時,必得天下臣民,然後有所輔助,而動作不失其正也。今九四以不中不正之身,居上卦之下,雖有初六之正應,而反為九二之所繫,則是君无其臣,國无其民,動而有凶也。故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今九四居不得正,履失其中,是寡助之人也。
《象》曰:无魚之凶,遠民也者。夫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初為九四之民,而繫于二,九四不得有之,是遠于民也。
【原文】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原文】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義》曰:杞者,杞梓之材,木之秀者也。言此一爻有剛明之才,中正之德,居至尊之位,為姤之主,而不遇其應。雖有衆陽在下,來助于己,然在下者各固其位,但如延蔓相纒,終无所益。是猶杞秀之材,雖甚盛茂,而為瓜之延蔓纒繞之,適足為美材之累。
含章,有隕自天者,以已有剛明之才,居至尊之位,而下无賢明之輔,是以終日之間,焦心勞思,以求天下之賢。蓋自念有倡而无和,有令而无從,有仁義不能施于天下,有禮樂不能宣布于四方,于是但含蓄章美之德,以待天下之賢,是以盡其至誠,不舍其命,以求天下之賢。言天若隕墜我之命則已,若天未隕墜其命,則我求之不已,天必生賢明之臣,以為己之輔佐,為己之應援,故曰有隕自天,明九五求臣之切也。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者,按坤之六三曰:含章可貞,或從王事。彼以其為臣之道,言其在下而含蓄章美之德,待其君而後發,此云含章,君之道也。九五居中正之位,亦含蓄章美之德,而无中正之臣以輔己而宣發之,故守其中正之位,待其得賢而後已。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者,言此九五之君求賢之切,若天不隕墜我之命,則我之志不舍其求賢之命矣。故古之高宗,諒闇三年,其惟不言,恭默思道,至于夢寐之間,孜孜求賢,以得傅說,置之為相。又周之世宗,以朝廷左右雖有百官,而无中正之臣,故孜孜求賢,以得王朴,任之為臣,以建太平之策。以此見自古聖人治天下,求賢之心乾乾不已也。
【原文】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原文】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義》曰:角者,物之最上,窮極之處也。按此上九居一卦之極,在无位之地,當姤之時,上无所遇,下无所應,如至于角,窮盡而無所容也。
吝无咎者,以其居窮極無位之地,上无所容,是自取鄙吝,又何咎于人哉?故曰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者,言上九不能自量其時,而進至于角,是窮吝之道也。
周易口義卷七
<經部,易類,周易口義>
【周易下经】第41卦-损卦䷨山泽损卦(兑下艮上)-[唐]史徵撰《周易口訣義•卷四》 【原文】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原文】彖...
本文内容是作者[北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火水未济》的详细解释,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林希元撰《易经存疑》中对《泽雷随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王又朴撰《易翼述信》中对《巽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张根撰《吴园周易解》中对周易六十四卦《水山蹇卦》的详细解释,卦辞: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陳士元撰《易象鈎解》中对《兑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兑,亨,利贞,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趙以夫撰《易通》中对周易六十四卦《泽雷随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易经山雷颐卦的“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爻的详细解释。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风天小畜》的详细解释,卦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崔銑撰《讀易餘言》中对《风火家人》的详细解释,卦辞: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钱一本撰《像象管见》中对《山泽损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胡炳文撰《周易本义通释》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山地剥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雷地豫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老阴|错卦:风天小畜|综卦:地山谦|交互卦:水山蹇。[北宋]程颐撰《程氏易传》繁体版【卷二上经】第十六卦_豫卦:雷地豫卦...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王又朴撰《易翼述信》中对《雷风恒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