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何也?
葉子曰:天下之物,莫不各有當止之處,考之大學經傳而可知已。人惟不知所以止之,于是靜而惟知有我,天理人欲戰于中而不能憑;動而惟知有人,毁譽是非怵于外而無所據。天命之性,幾何能存?而率性之道,或幾乎廢矣。夫惟君臣、父子、朋友各止于仁敬孝慈而不遷,則寂感動靜各安乎本然之理而不惑矣。是故未感則得理不得身,有忠孝而無死生,有節義而無患害,有道德而無功名,是之謂忘我,曷内顧焉?既感則見理不見人,一家非之而不顧,一國非之而不顧,天下非之而不顧,是之謂忘物,曷外阻焉?此窮理盡性至命之學,達天德之事也,非孔、顔曷足以語此?《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何也?
葉子曰:君子藏器于身,非不欲一舉千里而横絶四海也。然必待時而動者,何哉?天下事良不可以率意為之,而妄行者必取困也。是故無所感于上,則必止于下,為衡門之棲遲,為山澗之考槃,斯不失其順聽之道矣,夫何履錯壮趾之過哉?雖然,守道而止,半塗而起,猶不止也。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斯其君子之永貞矣。故曰: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若將終身焉。不然,而苟且以赴功名之會,頃刻以變終身之操,則前功盡棄,萬事瓦裂矣。种放之不如魏野,王良之不如嚴光,華歆之不如管寧,有以也夫!《易》曰: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何也?
葉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君子之正已也,盡乎性分之所固有也。上而匡乎君,中而輔乎僚,下而扶其執,君子之正人也,全乎職分所當為也。雖然,有官守者盡其職,有言責者盡其忠,君子之所能也。盡其責而不得其職,盡其忠而不得其言,非君子之所能矣。君子所能,其道可以自盡;君子所不能,其心安能以獨樂哉?是故歎咤不食,薛奎所為自忿;仰屋竊歎,富弼以之自傷。臣之不得匡其君,不已戚乎?下而薛季昶之于五王,常安民之于蘇子,畢仲游之于司馬公,其勤勤懇懇于啟告之間,使之以明為哲,轉禍為福,而諸公瞢焉莫之覺也,心徒惕矣。若夫晉平之轉魯于恤,使靡所止居,而不顧勤魯大夫之憂,方且謂之宣驕,而不知冉求為季氏家臣,親見其僭逆之罪而不敢言,親受夫子之訓而謂之不能救,其猥鄙之甚,而誠有不足以論拯救之義矣。雖然,匡之直之,固不可不盡其義;而可也否也,又不可不審其隨。東坤氏有言:君子遇人之輕于質,必量其成;審已之難于任,必辭其附。否則屈力于此而失望于彼,君子不可以虛承。故由其道,則華歆之微謂之義;不由其道,則齊桓之霸謂之不知矣。春秋之時,楚數侵伐江、黃二國以為患。桓公方強,將伐楚,二國遂來會于貫澤。管仲曰:江、黄遠齊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則無以宗諸侯矣,不可受也。桓公不聽,卒與之盟。管仲死,楚人伐黄,桓公不能救,諸侯不附,遂不復興。東漢之末,華歆避西京之亂,與同志鄭泰六七人步出武關,道遇一丈夫獨行,願得俱。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中,禍福利害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已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衆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出之而後别去,衆服其義。故曰:氣盈則輕納而寡全,心歉則重思而多獲。此審隨盡義之辨也。《易》曰: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何也?
葉子曰:天有燥濕,絃有緩急,柱有推移,趙王遣使之調琴不可記。變有吉凶,禮有弔賀,事有權宜,趙使受命之定辭不可任。故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變,以為結繩之政可以理亂秦之緒,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豈不殆哉?昔者紂母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生紂,父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太史之議法,豈不曰子以母貴乎?殊不知子以母貴也者,二母而妻妾分焉者也,不謂一母也。母可以由妾而為妻,子亦可以由庶而為嫡,均之為是母出也。先之為庶則為兄,後之為嫡則為弟,彼以其嫡,此以其兄。兄也者,天道也;嫡也者,人道也。况立嫡以長,又以賢乎?太史之議法,又何異于夏父弗忌之議禮也?故曰:報中無權,猶執一也,君子所以惡賊道也。《易》曰: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何也?
葉子曰:天下甫定,順流而更化者,大臣肇造之規模也。天下既定,休養而生息者,大臣洪濟之職務也。天下萬物,各得其所矣。歛其神氣而不洩,極其悃愊而無華。蓋有安其身而不動,易其心而不語,定其交而不求者。此安養天下之要道,和柔蒼生之至本,其斯無愧于負天下之重乎!周、召上也,蕭、曹、丙、魏、房、杜、姚、宋次之。持其身而慎其行,檢其躬而安其分。石慶之醇謹,張安世之謹厚,盧懷慎之清素,又次之。《易》曰: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何也?
葉子曰:爾惟風,下民惟草,讋伏之勢,君人者握之也。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榮辱之主,為人上者,其可苟乎哉?成王一言而天反風,景公一言而妖星退,公子御說言懼而名禮,臧孫達知其為君。故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傳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管子曰: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義,其所言足以安天下者也。人惟恐其不後言也,出言而離父子之親,疎君臣之道,害天下之衆,此言之不可復者也,故明主不言也。然則不當言而不言,惟有止其輔頰舌耳,若之何其為口說之滕哉?不妄發,發則必當理。惟不言,言乃雍。此之謂有一哉之心,而後有大哉之言也。是之謂有大哉之言,而有以知其一哉之心也。高宗三年不言,一言而四海仰成;威王三年不鳴,一鳴而齊國震驚。不其然乎?故曰:真主一言,其利博。若魏地井中龍出,羣臣以為吉祥。魏主髦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數居于井,非嘉兆也。作潜龍詩以自諷。司馬昭見而惡之,亦可謂言不有中矣。甚者唐時溥獻黄巢首并其姬妾,僖宗御樓受之。宣問:姬妾女曹皆勲貴子女,何為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兇逆,國家以百萬之衆,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乃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相于何地乎?皆戮之。噫!發言之不當,未有甚于此者也,其何以為天下主?《易》曰: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何也?
葉子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不以時之久而薄所守,仲尼之勉焉,日有孜孜,斃而後已者,聖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乎?遯世不見是而無悶,不以節之苦而削其操,伯夷之采薇首陽,而餓死以畢願者,聖節之所以有始而有卒乎?《易》曰:敦艮,吉。
葉八白易傳卷十三
乾为天卦 地位:老阳|人位:老阳|天位:老阳|错卦:坤为地|综卦:乾为天|交互卦:乾为天。[清]孙星衍著《周易集解》卷一上经第一卦_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 乾...
[清]朱軾《周易傳義合訂•卷六》【下经】第35卦-晋卦:火地晋卦(坤下离上) 【原文】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原文】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雷风恒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陈应润撰《周易爻变易缊》中对周易六十四卦《火天大有》的详细解释,卦辞: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卦象疊艮,門闕重複,有宮廟之象焉。艮手巽潔,故為盥。艮止,故不薦也。二陽居上,建中表正。四陰仰而望之,故曰觀。下之觀上,不觀貌而觀心,...
【无妄】九四 可⑴贞⑵,无咎。 【译】九四 能与不同寻常状态配合得恰到好处的君王,没有灾咎。 注释:⑴“可”相称,适合(配合得恰到好处。)。《庄子·天运》:“其...
易经天风姤卦的“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爻的详细解释。
易经火泽睽卦的“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爻的详细解释。
天水讼卦 地位:少阳|人位:少阳|天位:老阳|错卦:地火明夷|综卦:水天需|交互卦:风火家人。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上经:第六卦_讼卦:天水讼(坎下乾上) 讼...
本文内容是作者[南宋]都絜撰《易变体义》中对《离卦》的详细解释,卦辞: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风山渐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
第32卦-恆卦:雷风恆卦(巽下震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六》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六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巽下震上】 伊川先...
易经山水蒙卦的“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爻的详细解释。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雷火丰卦》的详细解释,卦辞: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