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
上經一【乾至蒙】
䷀【乾下乾上】 乾:
初九,潜龍勿用。
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者,姤之初六而已,非多譽之二、多功之五也。若孔子之聖,固足以大有為於天下,而際可之仕,遇衛靈公而已;公養之仕,遇衛孝公而已。其見行可之仕於季氏,若有所遇,然特見其行可,而終不足與有行,於是而有為,則枉道干時莫甚焉。故變體為姤,而有勿用之戒。然姤之本體,柔遇剛也,故云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是爻乃以剛變柔,故為乾之姤,而云潜龍勿用,則與姤之本體異矣。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此乾之同人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二五之德言之,其九則同,而以位言之,二五則異,故二爻不以隂陽相應而應之以同德,以九應九而有同无異,盖以德言也。若夫以位言之,則居上者為下所同,在下者必同乎上,故九二離潜而見龍德正中,上同乎五而有利見大人之辭。九二上同乎五矣,五乃下同乎二,故言飛龍在天而亦曰利見大人。大人者,二五之所同也。曰飛曰見者,二五之所異也。唯二同乎五而後五同乎二,故變體為同人,而同人以六二為主,六二自下體之中應上體之乾,故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也。文言亦以水火之於濕燥,雲風之於龍虎,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以象二之同五,而五同乎二,變體為同人,其謂是歟?然同人本體言賢人衆人之事,而乾之二五則大人之同也,此其所以為乾之同人而與其本體異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此乾之履也。而爻辭云爾者,盖終日乾乾,夕惕若,而雖危无咎,若所謂履虎尾,不咥人,亨也。履之成卦,以六三為主。盖人道之患,若虎之能咥;而涉世之患,若履其尾之危也。唯外以柔說,而上應乎乾,則慎之,至不見咥而亨焉。乾雖主言天道,而爻兼三才,故三與四為人道。而三以重剛過中,尤為多凶之地,若履虎尾而將見咥也。然未離下體,不敢自肆,故終日乾乾,而夕猶惕若。於是雖危无咎,是猶虎之不見咥而亨也。故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然履之本體,言涉世之患,人道之所同也。若乾之九三,則言聖人通乎天道,已不憂矣,而俯同乎人者,如此其慎也。故為乾之履,而與履之本體異焉。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此乾之小畜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乾,君道也,故或躍而進乎上;小畜,臣道也,故在淵而退乎下。小畜者,臣畜君之卦,而臣道之盛也。位至於四,尤近君而多懼之地。雖躍而上,不可以不下,故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雖躍而進,不可以不退,故曰進退无恒,非離羣也。然乾本君道,而位居四,故躍而上,有飛之道焉。小畜本臣道,雖位至五,猶為臣也,而况於四乎?故守在淵之義而已。然則乾之九四,本若舜避堯之子,禹避舜之子,而未踐位之時也。至於變體為小畜,則若伊尹之於商,姬旦之於周,終於臣位而已。且小畜之大臣,有臣道爾,而乾之為臣者,則有君道焉。乾之小畜,盖以君道而終臣位,則與小畜之本體異矣。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此乾之大有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乾,天下之至健,人君之道也。以剛健之德居九五之位,欲其不至於亢者,无他焉,濟之以柔,屈己逮下而已。若夫大有,則以柔德居尊,下賢者而有之之卦也。厥孚交如而下應乎二者,六五柔得尊位大中,而為大有之主也。乾之九五,剛不過中,則濟以柔克之象,而其變體所以為大有,故以九居五,則飛龍在天矣。變體為大有,所以下見九二,而曰利見大人也。夫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故九二自下體而上見九五,得同人之變體,盖同人之成卦,以二為主故也。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故九五自上體而下見九二,得大有之變體,盖大有之成卦,以五為主故也。然大有之本體,一於柔而已。若夫剛而濟之以中,得以柔下賢之義,則為乾之大有,而與其本體異焉。
上九,亢龍有悔。
此乾之夬也。而爻辭云爾者,盖自一陽來復,至五陽為夬,又進而不已,則剛長乃終而為乾。六陽為乾,則純粹精矣。以人道之盛時言之,則所謂莫不好德,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者也。道之升也,時之隆也,而至於此,可謂極矣。人君於是或自滿而不知戒,或自高而不能謙,則謂天下无小人,而失功成不居之道,違居德則忌之戒焉。然乾之數九,九則能變,故有用九之義,而變體為夬。夬之所以言施禄及下,居德則忌者,盖夬之決小人,非一人之功也。與衆君子決之,則羣賢預有力焉。及小人既去,而人皆好德,有士君子之行,其可自以為德,而不忘勢以待之哉?此乾之夬所以言亢龍有悔,用九,見羣龍无首。然自夬而進為乾者,言道之長,而以盈為至也。乾而變體為夬者,言德之謙,而以盈為戒也。以盈為至,則曰剛長乃終。以盈為戒,故曰居德則忌。居德則忌,則近於亢龍之悔矣。不以德自居,則近於見羣龍无首矣。且夬之時,一小人乘五君子之上,君子協力以決之,然後純陽而為乾。乾而復變為夬者,欲人君无忘夬之時也。苟謂天下已无小人,而啟寵以納侮,惡直而醜正,不遠佞人而用憸人,則小人復進矣。乾變為夬,其義如此,亦猶泰而繼之以否,既濟而繼之以未濟者乎?然自五陽而欲進於六陽者,夬之本體也。自六陽而復變為五陽者,乾之夬也。變體所以異於本體者如此。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孙奇逢撰《读易大旨》中对《水地比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叶山撰《叶八白易传》中对《火泽睽卦》的详细解释,卦辞: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崔銑撰《讀易餘言》中对《地山谦卦》的详细解释,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
【周易上经】第21卦-噬嗑䷔火雷噬嗑(震下离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六》 周易衍義卷六,元胡震撰 【原文】噬嗑,亨,利用獄。 【原文】彖曰:頤中有物,曰...
[清]查慎行撰《周易玩辭集解•卷五》【下经】第35卦-晋卦:火地晋卦(坤下离上) 【原文】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晉取進為義。卦體離上坤下,下柔順而上文...
水天需卦 地位:老阳|人位:少阴|天位:少阳|错卦:火地晋|综卦:天水讼|交互卦:火泽睽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二上经:第五卦_需卦:水天需卦(乾下...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王又朴撰《易翼述信》中对《艮卦》的详细解释,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高攀龙撰《周易易简说》中对《水天需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水风井卦 地位:少阳|人位:少阴|天位:少阳|错卦:火雷噬嗑|综卦:泽水困|交互卦:火泽睽。井,改邑不改井, 【注】井以不變為德者也。 无喪无得, 【注】德有常...
泽天夬卦 地位:老阳|人位:老阳|天位:少阳|错卦:山地剥|综卦:天风姤|交互卦:乾为天。[北宋]张载撰《横渠易说》【下经】第四十三卦_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
火水未济
火地晋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少阴|错卦:水天需|综卦:地火明夷|交互卦:水山蹇。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翟均廉撰《周易章句证异》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风水涣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
地水师卦 地位:少阳|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天火同人|综卦:水地比|交互卦:地雷复。師貞丈人,吉无咎。 [釋文]師貞丈人絕句。 【集解】馬融曰:二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