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艮,山也,不動如山,止之至也。曰艮其背,何也?易者,象也,象者,狀物以明理也。故頤如人之頤,噬嗑如人之噬,背如二人相重背而立也。二陰虛而眾者,耳目手足也,一陽實而孤者,背也。艮之貞,面內而背外,是艮其背,不自復見其身也。其悔,亦面前入之背而不見後人之面,是行其庭而不見其人也。君子觀貞之象,於是得忘我之學,觀悔之象,於是得忘物之學。忘我則中不出,忘物則外不入,中不出、外不入,止之至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勿視勿聽勿言勿動,艮其背不獲其身也。堂高數仞,食前方丈,侍妾數百,得志而弗為,行其庭不見其人也。又何咎?貞內,故艮其背,悔外,故艮其庭也。艮其背之上疑脫一艮。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止也。非止而不行之為止也,時止則止,止也,時行則行,亦止也。非行之為止也,時乎當行,道乎可行,吾斯行焉,吾雖行,然止乎道也;時乎當止,道乎可止,吾斯止焉,非吾止,亦止乎道也。行止聽乎己,耦而耕,踰而避,君子不以為止,行止聽乎道,聘列國,見齊粱,君子不以為不止,何也?彼之止,非止乎道也,此之行,亦止乎道也。如北辰焉,杓建无定指,而北辰有定居,故曰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而孔子亦曰北辰居其所,君子之止其所,即北辰之居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者,前一人面內,而不自見其背,況見己之面乎?後一人見前人之背,而不見前人之面,況見後人之面乎?所以釋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之卦辭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山也,山,不動之物也。一山已不動,況二山相重乎?山兼重而二焉,止而不動之至也。君子體之以思不出其位,可得而動乎?縕袍,縕袍立,狐貉,狐貉立,止其位也;典禮,以禮聞,典樂,以樂聞,亦止其位也。前二者出位而思,不惟不得狐貉,併縕袍而喪之矣;後二者出位而思,不惟不得音樂,併禮文而喪之矣。大哉止乎!有止而絕之者,有止而居之者,有止而約之者,艮其背,所以絕人欲而全天理,此止而絕之也。時止時行,必止乎道,此止而居之也。思不出其位,而各止其分,此止而約之也。大哉止乎!夫止,一端而已乎?
初六,艮其止,无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止,未失正也。
止不善者必在初,止之於初,猶不能止之於末,而況肆之於初者乎?顏子之不遠復,止一己之不善於初者也。漢文即位之初,喜嗇夫之辯捷,而張釋之極言其害,止其君之不善於初者也。顏為幾乎聖,而文為七制之主,止於初之效也。艮,止也,初六,止之初也,居腓之下偶而散,趾之象也。以六之柔而靜,此趾之止而不行者也。聖人猶有憂焉,曰:汝能止其初,猶宜止其終。曰利永貞者,止其終之謂也。然六止而初動,故但言未失正。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六二,一卦之大臣也,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則不然,居大臣之位,逢其上之剛,必有順柔之忠,而後可譬之一身。以己下九三,則猶腓也。九三在上,則猶背也,九三,陽也,六二,陰也,陽倡則陰必和,背動則腓必隨。以六二之柔,而欲止九三之剛,以六二之腓,而欲止九三之背,其能與否,已昭昭矣。然必觀其心,而後君子小人可判也。古之人於其上之不善,有拯而不隨者,有先隨而後拯者,有先拯而後隨者,有不拯而隨者,有不拯而隨其心不然者。龍逢、比干,拯而不隨也;楚靈王之問子革,先從而後拯也;伍被之答淮南,先拯而後隨也;蜚廉、惡來,不拯而隨也;君曰好色,亦曰大王好色,君曰好貨,亦曰公劉好貨,不拯而隨而心不然也。六二艮其腓,非不欲止其背之動也,而柔不勝剛,下不勝上,故曰不拯其隨,非樂隨也。外不得不隨,而中不得已也,故曰其心不快,言其不得已而隨也。又曰未退聽也,言其雖不得已而隨,亦未肯退聽其上之輕動也。九三非君也,而居六二之上也,六二不得不隨也。君子於艮之六二,察其跡而哀其心,六二居背之下,偶而立,腓之象。腓,脛肉也。六二中正,故不快,故未退聽。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君子之學,至於止其所而如山之不動,可以免矣。故初與四皆无咎,五悔亡,上吉,二惟小不快而已。今九三曰厲、曰危、曰薰心,何也?蓋三居物我之交,內外之際,而九三以陽處陽,剛而進,躁而動者也。人有夜行而遇子都者,己先焉,子都後焉,不惟子都不己見,己亦不子都見也。旦而一揖焉,則喜子都之美矣,喜生於見,見生於不相背也。九三,下卦之背,所以背六四而面內者也,惟剛而進,躁而動,則有時回面而外向矣。此內欲之所由出,而外邪之所從入也。故聖人戒之曰:爾幸能艮其背矣,今而列其夤之脊,自危其心,使之有定列而不亂行也。爾幸能行其庭,不見其人矣,今宜艮其閾之限,自危其心,使之不踰閑而不出戶庭也。昔也行其庭,今也不踰閾,則併與庭而不行。昔也艮其背,今也列其夤,則併與背而不動。何九三之能然也,亦九三剛而進之力也。惟其剛,故反躁而靜,如百鍊之金而不可革;惟其進,故反動而止,如介然之石而不可轉。九三之剛者,質之美也,九三之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者,學之功也。然則學顧可少哉?故益不以舜之聖而忘逸樂之戒,周公不以成之賢而廢遊田之規。大哉學乎!夤,亦背也,厲,亦危也。危薰心者,操心至危,若有薰蒸其心者。九三奇而橫,有門限之象,艮為門闕。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四居大臣之任,上欲止其君之不善,下欲止天下之不善,惟不止諸人,不咎諸人,而自止諸躬,則得之矣。楚莊王好獵,而樊姬不食禽獸之肉,太宗喜武功,而魏徵不視七德之舞,此其事也。王吉之賢,能疎昌邑之獵,楊綰之清,能減汾陽之樂,此其效也。四居體之半,身之象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六五,艮之君也,其言如絲之至微,其出如綍之至大。成王一言而天返風,景公一言而妖星退,可不謹哉?與其言而未善,寧止其輔頰而不言。止而不止,非不言也,審而後言也。審而後言者,是惟不言,言必有序矣,何悔之有?故高宗三年不言,一言而四海咸仰,威王三年不嗚,一鳴而齊國震驚。艮之六五,所以能艮其輔者,以其德之中正而已。所謂有德者,必有言也。五居上,而偶有口胠而不合之象,故為輔頰。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上九以德之剛,居止之終,其高風勁節,剛健篤實,如泰山喬嶽之巔,其止豈可搖,其厚豈可移哉?此伊尹將告歸,仲尼不踰矩之事乎?敦厚也,上九亦背之象,故厚。
【乾】九二 见⑴龙⑵在⑶田⑷,利⑸见大人⑹。 【译】九二 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 注释: ⑴“见”看见,看到。《礼记·大学》:“...
山水蒙卦 地位:少阳|人位:老阴|天位:少阴|错卦:泽火革|综卦:水雷屯|交互卦:地雷复。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再索得...
水山蹇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少阳|错卦:火泽睽|综卦:雷水解|交互卦:火水未济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泽火革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蛊】初六 干⑴父⑵之⑶蛊,有⑷子⑸,考⑹无⑺咎⑻,厉⑼,终⑽吉。 【译】初六 开始从事养蚕业,首先要获得蚕卵,在饲养过程中再仔细观察研究就不会与愿望相违背,经...
【周易下经】第51卦-震卦䷲震卦为雷(震下震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十二》 【原文】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原文】彖曰:震,...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林希元撰《易经存疑》中对《雷天大壮》的详细解释,卦辞: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张浚撰《紫岩易传》中对周易六十四卦《水风井卦》的详细解释,卦辞: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蹫井,羸其瓶,凶,彖曰...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中对《山雷颐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解蒙撰《易精蕴大义》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山风蛊卦》的详细解释,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雷水解卦 地位:少阳|人位:少阳|天位:老阴|错卦:风火家人|综卦:水山蹇|交互卦:水火既济。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以動,動...
地风升卦 地位:少阳|人位:少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雷无妄|综卦:泽地箤|交互卦:雷泽归妹。升, [釋文]升,鄭本作昇。 【集解】馬融曰:升,高也。[釋文] ...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陳士元撰《易象鈎解》中对《坎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
本文内容是作者[南宋]都絜撰《易变体义》中对《地雷复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