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坎上】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火,炎上者也,而降在下;水,潤下者也,而升在上。如人之一身,水火既濟,則元氣充而百病不作矣。其在世道亦然。養身者身既壯,則恃其壯而沈溺起;持世者世既治,則恃其治而宴安生。故《本義》云:此卦及六爻皆有警戒之意。時當然也。既濟亨小,言大事都亨過去了,只是小小的亨。通傳分别亨小,小亨固有義,《本義》直作小亨。觀彖傳曰小者亨,而不曰亨者小,則朱子之說是矣。利貞指六爻言,六爻之位本正,利在固守之而已。初吉指六二,以其在方濟之時也。終亂指上六,以其在既濟之終也。盛極而衰至,泰極而否來,理固然也。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
《本義》以為濟下脫小字。諸儒以為亨小下脫小字。諸儒說是。張中溪曰:爻有六位,三隂得位而三陽下之,故曰小者亨也。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
初、三、五陽位,皆以九居之。二、四、上隂位,皆以六居之。剛柔各正其位,无不當也。卦所以利貞也。泰卦六爻雖相應,而五處非其位。唯既濟不惟六爻相應,而剛柔无一之不當。故先儒論六十四卦,无如既濟最正。
初吉,柔得中也。
初吉者,二以文明柔順之德,居中上應,故能成既濟之功而吉也。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終亂者,上居濟之終,不進而止,其道窮極也。張中溪曰:終亂而彖曰終止則亂,非終之能亂也,於其終而有止心,此亂之所繇生也。最得孔子發文王未發之意。
傳曰:聖人至此奈何?曰:唯聖人為能通其變於未窮,不使至於極也,堯、舜是也,故有終而无亂。說理至此,始稱完美矣。昔唐、虞、三代之世,其君臣相與咨警誥誡之意,至今尚可想見,况下此者乎?若自謂已治已安,而不復憂勤惕厲,唯日不足,國家之亂,日可俟也。晉武帝、唐明皇,其前事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坎上離下,水火相資為用,既濟之象。君子觀其象,而知既濟非有患也,然患從此生矣。无虞則不戒,其固然也。唯是未然而為已然之防,其慮之也周,其備之也蚤,杜釁消萌,无復事矣。如火然,其性炎上,其勢燎原,若凛厝火之戒,裕徙薪之計,豫儲水以防之,豈有患乎?書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无患。此之謂也。自古明聖開國,其貽謀經始之道,纎悉必具,不留餘地,以俟後人。以至興家立業之主亦然。无他,其思之者无遺策,而防之者能先事故也。患坎,險象;思防離,明象。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初以陽剛之才,上與六四為正應,而火體當既濟之初,必有鋭於進者,故以曳其輪、濡其尾戒之。程、朱俱云:不進也。不進則止,止則亂矣。竊意當作進而不輕進說。車涉水,慮有傾側之患;曳其輪,則遲回安重而不遽進。狐涉水,慮有陷溺之患;濡其尾,則傍皇審顧而不冒進。平其前後,量其淺深,无咎之道也。蒙引云:非真曳輪濡尾,亦言其凛凛之心有若此者。得之矣。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指出義字。義者,宜也。方既濟之時,而慎重如此,隨時合宜,故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二與五同德相應,得君行道,其宜也。然當既濟之時,五溺於上下二隂,无復求賢之志。
傳曰:自古既濟而能用人者,鮮矣。以唐太宗之用言,尚怠於終,况其下者乎?於斯時也,則剛中反為中滿,坎離乃為相戾矣。人能識時知變,則可以言易矣。二隂為婦禮,婦人出門,必擁蔽其面,車則用茀。五不來,二不往,則茀无所用之,故曰喪其茀。勿逐者,閒静自守,不貶損以從物也。七日者,自二數之,六位一周則為七,二五正應,窮則必通,終當遇合,故曰七日得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象復推本所以而言之,言茀雖喪,應期而得,如持左劵,以其有剛中之道也。道在二,不終窮矣。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三當既濟之時,以剛居剛,其威力足以遠及,故有高宗伐鬼方之象。或曰:三近坎體,鬼方象。離為戎兵,伐象。鬼方即詩所謂氐羌也。高宗當殷道之盛,興仁義之師,必待三年而後克者,見用兵之難也。然則兵非萬不得已,其可輕用乎?小人勿用,即就伐國說。用小人或招怨啟侮以辱國,不利莫大焉。蓋小人原无可用之時,至於兵凶戰危,尤萬萬不可假手者。張中溪曰:小人譯敵,皆為隂類。戎敵之禍遠,小人之禍近。故作易者於用兵之後,必以小人勿用戒之,如師之上、既濟之三是也。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憊,即華元告子反曰嘻,憊矣之憊,言疲困之甚也。噫,商高宗之伐鬼方也,憊而後克;唐太宗之伐高麗也,憊而罔克。觀此,可以為窮兵黷武之戒矣。
九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四以柔居柔,所謂小心慎密其人也。在濟時而履坎須用舟,舟有罅漏須用備。《本義》不别作解,但述傳之言曰:繻當作濡,衣袽以塞舟之罅漏。終日戒,朝乾夕惕,无頃刻之或怠也。皆所以思患而預防之也。
胡氏曰:乘舟者不可以无繻而忘衣袽,亦不可謂衣袽已備,遂恝然不知戒。水寖至而不知,則雖有衣袽,不及施矣。如此始盡聖人慮患之意。
傳曰:不言吉,方免於患也。既濟之時,免患則足矣,豈復有加也。此意亦須曉的。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晰理貴信,防患貴疑。凡事信其无患,則變生意外;疑其不虞,則變弭意中。聖賢兢業,不敢自暇自逸,用是道耳。蓋疑非猶豫不定之謂,而畏懼不安之謂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此爻之義殊難解。陽實隂虚,爻曰實受其福,而五之實不若二之虛。陽大隂小,象曰吉大來也,而五之大不若二之小。畢竞未安,反覆求之,宜取東鄰西鄰取義。東陽謂五也,五所鄰者二隂,祭意雖誠,二隂蔽之,不能自達,故物盛而誠衰。西隂謂二也,二所鄰者二陽,祭物雖薄,二陽
【闕】
之可以共達其誠意,故誠盛而物著。此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之說也。註疏主積德說,似有理,然於爻義固无着落
【謹按:此爻之義,說者不一。折中獨取潘氏、姚氏之說,其理固是,而東鄰西鄰俱未著解。來氏據文王圓圖,謂震兌東西正對,乃水火之鄰也,亦屬牽強。竊意伏羲圓圖離東坎西,非東西鄰之象乎?離為戈兵,為牛,非殺牛之象乎?坎為水,為隱伏,非禴祭之象乎?故離雖文明而中虚,坎雖隱暗而中實,惟得殺,而當時又以誠將之,雖薄祭亦受福矣。如此則小象大字亦有着落】。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象只加時字,而一爻全辭俱明。蓋五當二隂為鄰之時,二當二陽為鄰之時,時不同,故二之禴祭實受其福,而五殺牛反不與焉。處既濟之時,亦可以慎擇鄰矣。
傳曰:理无極而不反,已至於極,雖善處亦无如之何。恐非聖人立教之意。《本義》云當文王與紂之事,亦未見。以文為六二可也,以紂為九五可乎?近閱訂詁云:西周侯國,與商天子稱鄰,恐非周公語。余意正合。
上六,濡其首,厲。
上六以隂柔處既濟之終,既有止則亂之憂,又將險極,將與波俱没矣,故為濡其首之象。濡其首則厲矣,濡其首只就上六說。傳曰坎為水,濟,亦取水義。《本義》如狐涉水三字,非是。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濡其首,身且不保,其能久乎?其道窮也,上六當之矣。
山地剥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少阴|错卦:泽天夬|综卦:地雷复|交互卦:坤为地。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吴澄撰《易纂言》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风天小畜》的详细解释,卦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梁寅撰《周易参义》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坤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
水地比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少阳|错卦:火天大有|综卦:地水师|交互卦:山地剥。[南宋]杨万里撰《诚斋易传》繁体版[卷三上经]第八卦_比卦:水地比卦...
本文内容是作者[南宋]都絜撰《易变体义》中对《震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震,亨,震来萀萀,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萀萀,恐致福也,笑言哑(...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张浚撰《紫岩易传》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风水涣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张浚撰《紫岩易传》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地水师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吴澄撰《易纂言》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震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震,亨,震来萀萀,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萀萀,恐致福也,...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李塨撰《周易传注》中对《地雷复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山天大畜》的详细解释,卦辞: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
【周易下经】第54卦-归妹䷵雷泽归妹(兑下震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十九》 傳:歸妹序卦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進則必有所至,故漸...
【周易上经】第7卦-师卦䷆地水师卦(坎下坤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四》 周易傳義大全卷四,明胡廣等撰 傳:師序卦: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之興...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胡炳文撰《周易本义通释》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地天泰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蔡渊撰《周易卦爻经传训解》中对《天山遯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遯,亨,小利贞,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