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乾下坤上】
履而受之以泰,何也?序卦傳曰: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泰:小往大來,吉,亨。
文王之彖泰云云,何也?曰:其在造化,天高地下,分位原相懸絶,一旦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則是小往大來,天地交而泰矣,泰則萬物通達。其在人事,即君尊臣卑,體統原自隔絶,一旦君志下交,臣志上交,即君臣交泰而四海安和時也。吉而且亨,自不待言,故泰之占有吉而且亨之象。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陰,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長,丁丈反,否卦同】。
孔子之繫彖泰云云,何也?曰:易藉造化以明人事之書也。孔子心企泰和之時,夢寐慇切,故繫天地交泰之義,只一語贊過,而其反覆推明,盡在君臣交泰之義。其實泰就君臣言,則必内陽外隂,内健外順,内君子,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而後成且取義,亦卦中自有之義也。獨其以陽為君子,隂為小人,則聖人扶陽抑隂之意,固昭然可見矣。
又:天地之泰,一歲一交;世道之泰,屢世不逢。聖人於泰,所以津津嘆羨贊美之不置乎?顧其語意,於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意,尤若慨乎其有餘慕焉。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財、裁同。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
孔子之象泰云云,何也?曰:謂天地交而後成泰,王后體此以經綸民物,必於天地之生成以供斯民用者,或裁成以損其過,或輔相以補其不及,左右維持,務令皆得成就其用,以登斯民於泰和,如地天之交泰耳。然此言王后體泰之意云然,其實這泰匪關氣運之適盛也,正由朝廷之上,君臣同心,為斯民裁成輔相,令各得所,而後世道昌隆,天下泰和耳。則謂此象為孔子象君子體泰之義,即孔子為萬世指成泰之由,示保泰之道可也,義固在人自取耳。
觀后以財成,輔相以左右民。嗚呼!王者之於民,如保赤子不啻也。聖天子入赤心於小民之腹,萬姓焉得不輸赤誠於聖主之前乎?上下交泰,此亦其義。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茹,人余反。彚,于位反,音胃。否卦同】。
周公之象泰初九云云,何也?曰:三陽並進於泰交之時,拔茅連茹,以其彚象。以此而往,吉也可知,故占有征吉象。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孔子之傳泰初九云云,何也?曰:言拔茅征吉者,士在草莽,正逢世主下賢亨泰之會,故彈冠相慶,志在於偕出耳。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馮音憑】。
周公之象。泰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剛中而與五為正應,此乃六五之聖主推心委任以成泰,亦即九二之大臣竭誠進忠以報聖主者也。求之古大臣,其惟商之伊尹、漢之諸葛忠武乎?故象義取於既能包荒,又能馮河,既能不遐遺,又能朋亡,以得尚于中行也。其不言吉凶者,當泰之世,五降心以相下,二一德以孚上,征吉自不待言,惟惕厲或所不免。然履中應上,亦自尚其中道之行,厲又何足道乎?故征吉、惕厲皆不必言也。
包荒四者,皆大臣之中行,而於泰九二必一一數出者,盖泰之九二乃王佐之地,致泰之由於是乎係。必仁智義勇諸德之備優,然後世道之太平可幾,聖主之付託不負,而上下之交孚益固耳。故必兼這包荒度量,馮河剛勇,不遐遺弘智,朋亡公義,乃足滿中行相尚之心也。
又曰:伊尹之行,世遠書殘,不能盡得。然即書與孟子之言,亦可得其大畧。武侯時近史存,尚論其世,而細觀其行,乃見此爻之德,信非此二公不足當之。嗚呼!寥寥宇宙,不知幾千百年,中間只此二三人,中行二字,固可易言歟?
大臣无包荒之量,則不能容物需時;无馮河之勇,則亦必有遲滯因循之弊;无不遐遺之智,則不能遠慮兼綜;无朋亡之義,則亦必有比黨狥私之弊,皆非中行之道。故九二致泰之大臣,一一備之。
包荒易於遲滯廢弛,不遐遺易於朋黨比昵,故四德雖以兼盡為中行,而尤以相濟相尚而行始中也。大臣必有這等中行,然後可以乘時致泰,然亦必人主推心信任,然後得尚於此等中行,故泰之九二以遇九五下交之主,而後行得自尚也。看來泰是君臣相交而成,實以君能下交而成,志泰者須知之。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孔子之傳泰九二云云,何也?曰:言包荒得尚于中行者,以君下交于臣,如天下交于地之含弘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周公之象泰九三爻義云云,何也?曰:周公其借此爻,示以保泰之至戒乎?盖九三下乾終而與坤接,其在造化,則天地相接之際;在世道,則泰極而否之始。故周公特取九三所處之義象之,又不拘他卦爻象,而區區僅從爻位明象也。其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者,若曰:莫謂泰可常恃,如九三即接乎坤四,无有平而不陂,往而不復者。又勿謂泰可常通,必於今未艱之日,自處艱貞,乃得无咎耳。又勿以小人於我,逢迎慇勤,遂信而任之也。必勿恤其孚,拒之不應,然後泰可常保,而于食有福耳。嗚呼!艱貞乃无咎,勿恤乃有福,聖人之為泰慮者,皆泰必至之情理乎?
觀周公象泰九三爻義,可見保泰全以不侈然自恣、遠絶小人為至戒。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孔子之傳泰九三爻義云云,何也?曰:周公之爻義本明,傳特釋无往不復者。若曰所謂无往不復者,上天下地相接之際,往復必然之理耳。其艱貞勿恤,固至戒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周公之象泰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擕三陰,順下而交乾,此小人之願交逢時大臣也。有翩翩不富以其鄰象,並有不戒以孚象。嗚呼!亦畫出小人趨權附勢之情形矣。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孔子之傳泰六四云云,何也?曰:陰虚陽實,翩翩不富。言三陰皆失其實,常情戒尚不孚,不戒以孚,乃其中心願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周公之象泰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居尊為泰主,下應九二之剛中,是虚中泰交乎臣者也,有帝乙歸妹象。人君而交臣如此,不特人臣之福,天下蒼生之祉,實是人主之大祉,故占又有以祉元吉象。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孔子之傳泰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謂以祉元吉者,以其出於中心之誠,自行其願耳。然則下交不出於中心之誠,大臣雖欲尚於中行以致泰,无由也。吁,宜戒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復,房六反,下同】。
周公之象泰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陰柔,居泰終,浸與否鄰,是泰極而君臣上下一切頹唐時也,有城復于隍象。當是時也,綱紀不肅,人心不振,可用師乎?命令已亂,雖令不從,則亦徒自告於邑耳。頒之天下,則臣工不實遵,黎庶不相信,雖正而吝,亦不免矣。嗚呼!當泰之極時,即有此象,是則人主方自謂其泰,而不知否即已伏於此矣,可畏哉!而周公之繋此爻,重重致意,其啟告世主之保泰者亦深也。坤為地,有師象、邑象。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孔子之傳泰上六云云,何也?曰:所謂城復于隍云云者,謂其自恃世泰,頹然无振勵精明之意,其命已亂耳。嗚呼!明主固以振勵精明成泰保泰也夫!
【周易下经】第53卦-渐卦䷴风山渐卦(艮下巽上)-[宋]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卷八下》 傳:漸序卦: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止必有進,屈伸...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陳士元撰《易象鈎解》中对《地泽临卦》的详细解释,卦辞: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中对周易六十四卦《雷天大壮》的详细解释,卦辞: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赵彦肃撰《复斋易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天泽履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
【随】九四 随⑴有⑵获⑶,贞⑷凶。有⑸孚⑹在⑺道⑻以⑼明⑽。何⑾咎? 【译】九四 追逐野兽又要依从心愿将其捕获,一定是凶险的任务。交给他这项任务时就因为他擅长捕...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崔銑撰《讀易餘言》中对《天雷无妄》的详细解释,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
[清]朱軾《周易傳義合訂•卷四》【上经】第21卦-噬嗑:火雷噬嗑(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獄。 【原文】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
【大过】九四 栋隆⑴,吉。有⑵它⑶吝⑷。 【译】九四 房屋栋梁粗大吉祥如意,但如发生虫蛀时将有悔恨。 注释:⑴“隆”丰大,高。《说文》:“隆,丰大也。” ...
[清]查慎行撰《周易玩辭集解•卷四》【上经】第23卦-剥卦:山地剥卦(坤下艮上) 周易玩辭集解卷四 翰林院編修查慎行撰 【原文】剝,不利有攸往。 乾五變而成剝,...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项安世撰《周易玩辞》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山天大畜》的详细解释,卦辞: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
火风鼎卦 地位:少阳|人位:老阳|天位:少阴|错卦:水雷屯|综卦:泽火革|交互卦:泽天夬。鼎,元吉亨。 易全卦取物象命名,唯井與鼎。井之上坎水,鼎之上離火,而下...
易经雷火丰卦的“六五:来章,有庆誉,吉。”爻的详细解释。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杨爵《周易辩录》中对《雷泽归妹》的详细解释,卦辞: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
【需】九二 需于⑴沙⑵,小⑶有言⑷,终⑸吉⑹。 【译】九二 生活需要的物资好比细纱,数量少时人们会有怨言,但终究会令人满意。 注释:⑴“于”介词。比。表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