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坎一陽二陰,在地為水,水之流動,陽也,其靜,陰也,流動乎陰中者,陽陷乎陰也。陷為險難,八卦皆一字,重坎加習,然後盡險之象,故曰習坎。此以兩坎言坎也。坎自臨變,初九之五,坎為水,九二兌澤決而流,流而不出乎中,不盈也。凡水之流,有物阻之然後盈,流而就下則不盈。不盈者,中也。初之五,復為坎,行險也。行險而不出乎中,五必應二,不失其信也。水必就下流濕,萬折而必東,有諸已之謂乎?必曰習坎者,唯習坎乃見其然,君子動而不過,臨難而不苟,似之故辭曰有孚。彖曰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此以卦變言坎之德也。心者中也,二五也。亨者,自初之五,陽得位而亨,水之流行,雖處至險,无所不通者亨也,乃以剛中而不變也。君子之在險亦然,身雖險難,其心則亨,亦以剛中也。初之五者,往也,剛得中而亨者,往有功也。坎之道有尚乎此,君子濟難出險,亦豈離乎剛中哉?剛中者,誠實也,誠實則金石可貫,水火可蹈,天地可動,故曰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此以卦變明處險之道也。險者,坎之用也,能用乎險,則无惡乎險矣。天地之大,不可以去險,況王公乎?坎在上,天險也,天之所以險者,震足止於下,不可升也。坎在下,地險也,地之所以險者,艮為山,坎為川,半山為丘陵也。坤在上,國也,五乾為王,三為三公,四為諸侯,坤國而坎據之,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也。設險不唯城郭溝池,兵甲之利、紀綱法度,人所不能瑜者皆是。所以法天地也。故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此推明二五反復以盡習坎之義也。難生者,險之時也,用之以道,濟天下之難者,險之用也。不知其時,不得其用,行之不以中,反陷乎險中,小則亡身,大則亡國,故夫子嘆曰:險之時用大矣哉。在卦氣為大雪,故太玄準之以勤。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卦言坎者,水也,大象言坎者,水流之坎窞也。水流行不止,至于坎矣,復至於坎,其行洊至,有常習之象。常德行習教,事非一日之積,如水洊至也。二五正中德也,震為行,坤順也,為民教,順民者也。常德行可以涉險,習教事可以夷險。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六本臨之六五,自外入于初,歷兩坎,習重也,故曰習坎。窞,坎底也,道由正而行也。君子處險當以正道乃可出險。初六不正,不能出險,反入于重坎之底,失道而凶也。異學泅者,不知與汩俱出而溺死者乎?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二剛中而陷於二陰,上有坎險,居坎而又有險者也。動而有求,五必應之,五艮為手,求之象。陰為小,故小有得,然未出乎險中,其剛纔足以自濟。易傳曰:君子處艱難而能自保者,惟剛中而已。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六三柔而不中,履非其位,不善處險者也。往之於上,則坎險之極,五有艮木,枝倚而礙之,險且枕也。陸希聲曰:枕閡礙險害之貌。來而處三,則在上坎之底,入于坎窞也。來坎也,往亦坎也,終无濟險之功,故終勿用。三,下之終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四自初至五,有震、坎、艮、坤。坎震酒也,艮鼻,震足,坤腹,樽簋之形,皆有首鼻腹足,而樽異者,有酒也。有樽酒象,而簋象亦具焉,簋貳也,貳副之也。樽酒而簋副之,燕饗之禮,君臣上下剛柔相際之時也。三四坤為土、為腹,土器有腹,缶也。缶樸素之物,質之象,坤為闔戶,坎艮為穴,穴其戶,傍通日月之光,牖也,明之象。約者,交相信,四五相易而後四應初,五應二,納約也。約誠信固結之象。六四柔而正,九五剛中而正,四五无應,四非五莫之比,五非四亦莫之承,上下協力,可以濟險,故四當剛柔相際也。用質以交於上,因五之所明以納其誠信,則言辭易入,險難易濟,終无咎也。四五相易,宜有咎而易,則五出險矣。故終无咎。終謂上六不動也。易傳曰:自古能諫其君者,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故訐直強勁者,率多所忤,而溫厚明辯者,其說易行。古人有行之者,左師觸龍之於趙,張子房之於漢是也。非惟告其君如此,教人亦然,孟子所謂成德達材是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本臨初九,往之五,坎中而不盈,雖不盈也,有出險之理,然九五下比六四,所係者狹,四五相易,中存而大毀,是水不盈,坎適至於平而止也。出險之道在剛中正,剛正則大,中而未大,幾可以出險。故聖人惜之曰:祇既平,无咎而已,祇適足之辭。橫渠曰:不能勉成其功,光大其志,此所以為可惜歟。
上六:係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動成巽,巽為繩,坤坎為黑,變巽,徽纆也。巽木交坎為叢棘。上六柔无出險之才,處險極之時,守正可也,不當動而動,則愈陷矣。譬如有人陷于狴犴之中,坐而省過,雖上罪也,不過三歲得出矣。妄動求出,則舉手掛徽纆,投足蹈叢棘,陷之愈深,雖三歲豈得出哉?係之寘之不得出也。然險極必平,巽木數三,乾為歲,凶三歲也。初六可動而不能,上六不可動而妄動,皆失道也。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张次仲撰《周易玩辞困学记》中对《天雷无妄》的详细解释,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吴桂森撰《周易像象述》中对《地水师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天山遯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阳|天位:老阳|错卦:地泽临|综卦:雷天大壮|交互卦:天风姤。遯,亨,小利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
风天小畜 地位:老阳|人位:少阴|天位:老阳|错卦:雷地豫|综卦:天泽履|交互卦:火泽睽。[南宋]朱熹撰《周易本义》繁体版卷一上经:第九卦_小畜:风天小畜(乾下...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保巴撰《周易原旨》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天火同人》的详细解释,卦辞: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火泽睽卦》的详细解释,卦辞: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钱一本撰《像象管见》中对《雷泽归妹》的详细解释,卦辞: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刁包撰《易酌》中对《雷山小过》的详细解释,卦辞: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
艮为山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少阴|错卦:兑为泽|综卦:震为雷|交互卦:雷水解。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林希元撰《易经存疑》中对《地天泰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
【周易上经】第5卦-需卦䷄水天需卦(乾下坎上)-[宋]趙汝楳撰《周易輯聞•卷一下》 於卦變為坎,重乾於爻變為二隂。爻卦䷠六二與上九、初六與九四互易,而變上卦之兩...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陈法撰《易笺》中对《地火明夷》的详细解释,卦辞: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
震为雷卦 地位:少阴|人位:少阳|天位:老阴|错卦:巽为风|综卦:艮为山|交互卦:水山蹇。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下经:第五十一卦_震卦:震为雷(震下震上) 震...
本文内容是作者[元]解蒙撰《易精蕴大义》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天雷无妄》的详细解释,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