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者,偶也,隂之數也。坤者,順也,隂之性也。註中者,三畫卦之名也。經中者,六畫卦之名也。隂之成形,莫大於地,此卦三畫皆偶,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隂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牝馬順而健行者,陽先隂後,陽主義,隂主利。西南隂方,東北陽方,安順之為也,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以順健為貞。如有所往,則先迷後得,而主於利。往西南則得朋,往東北則喪朋,大抵能安於貞則吉也。
集疏:
○程子曰: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
○《語録》問:牝馬取柔順健行之象,坤順而言健,何也?曰:守得這柔順堅確,故有健象。柔順而不堅確,則不足以配乾矣。
○又曰:牝是柔順,故先迷。然馬健行,故後得。牝馬不可分為二,今姑分以見其義。
○問:君子有攸往,何也?曰:此是虚句,意在下句。蓋言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也。又曰:大概是隂減陽一半,就前後言,没了前一截。就四方言,没了東北一截。陽却是全體安貞之吉。他這分段只到這裏,若更妄作以求全時,便凶了。在人亦當如此。
○文集曰:以文王八卦論之,則自西北之乾,以至東方之震,皆父與三男之位也。自東南之巽,以至西方之兑,皆母與三女之位也。故彖辭以東北為陽方,西南為隂方。
○問牝馬之貞。曰:乾卦元亨利貞便都好,到坤只一半好,故云利牝馬之貞,則是亦有不利者。
○蔡氏曰:乾貞,剛健專固。坤貞,柔順承從。先迷,无首也。後得,有終也。得朋,以隂從隂也。喪朋,以隂從陽也。安,不妄動也。安乎柔順之貞,則吉也。
○饒氏曰:乾元亨利貞,便是剛健為正。坤利牝馬之貞,便是柔順為正。男則以剛健為正道,女則以柔順為正道。
初六:履霜堅氷至
六,隂爻之名。隂數六老而八少,故謂隂爻為六也。霜,隂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氷。此爻隂始生於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氷之將至也。夫隂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長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隂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故聖人作易,於其不能相无者,旣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隂之意焉。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謹微之意,已可見於象中矣。
集疏:
○孔氏曰:履霜而遂以堅氷為戒,所以防微慮漸,慎終於始也。
○程子曰:隂之始凝而為霜,履霜則知隂漸盛而為堅氷矣。猶小人始雖甚微,不可使長,長則至於盛矣,故戒於初。
○《語録》曰:隂陽有以動静言者,有以善惡言者。如乾元資始,坤元資生,則獨陽不生,獨隂不成。造化周流,須是並用。如履霜堅氷至,則一隂之生,便如一賊。這道理在人如何看,直看是一般道理,横看是一般道理,所以謂之易。
○又曰:易中說到那陽處,便扶助推移他;到那隂處,便抑遏壅絶他。
○又曰:履霜堅氷不著,占自分曉。占者目前未見有害,却有未萌之禍,所宜戒謹也。
○誠齋楊氏曰:陽始萌曰潜龍勿用,言方隱而未可以進也。隂始生曰履霜堅氷至,言雖微而必至於盛也。觀聖人之言,可以知君子之難進,而小人之易盛也。有國者其亦思所以求君子於隱,而防小人於早也哉!
○童溪王氏曰:乾之初九,一陽在下,曰潜龍勿用者,懼其傷也。坤之初六,一隂在下,曰履霜堅氷至者,防其長也。懼其傷,愛之也;防其長,忌之也。
○蔡氏曰:履象初,霜象六。霜,隂氣始凝也。堅氷,隂氣盛也。言霜之積必有堅氷至,戒辭也。諸爻曰足,曰趾,曰拇,曰履,皆取在下而象初也。
○愚案:《語録》曰:易中到那陽處,便扶助推移他;到那隂處,便抑遏壅絶他。此豈聖人之私意哉?蓋天道之當然也。聖人者,亦順此理而為言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柔順貞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元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順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純者,故其德内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習而无不利。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也。
集疏:
○程子曰:二隂位於下,故為坤之主。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盡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習无不利。不習,謂其自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在聖人則從容中道也。
○《語録》曰:六二直、方、大,坤卦中惟此一爻最精粹。蓋五位雖尊,却是陽位破了體,四重隂而不中,三又不正,惟此一爻得中正,所以就這說箇直、方、大。此是說坤卦之本體,然而木意却是教人知道這爻有這箇德,不待習學而无不利。人占得這爻時,若能直、能方、能大,則亦不習无不利。
○頂氏曰:乾以九五為主爻,坤以六二為主爻。蓋二卦之中,惟此二爻旣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位也。
○愚謂:直、方、大,乃坤之德象也。不習无不利,占辭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隂三陽,内含章美,可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故或時出而從上之事,則始雖无成,而後必有終。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則如此占也。
集疏:
《語録》曰:六三便夾些陽了,所以言含章。六四則渾是柔了,所以言括囊。
○項氏曰:可貞,非必貞也,謂亦可如此,非決辭也。故孔子贊之曰:以時發也。言可貞則貞,可發則發。爻辭於可貞之下用或字接之,便見以時發之意。
○又曰:或者,不定之辭。乾居九四,坤居六三,隂陽相雜,故皆有或象。九三德位皆陽,故但為乾乾,更无退義。六四德位皆隂,故但為括囊,更无進理。
○劉氏曰:三五皆隂爻陽位,故三曰含章,五曰黄裳文在中。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譽者,過實之名。謹密如是,則无咎而亦无譽矣。六四重隂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遁也。
集疏:
○程子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閉隔之時,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囊口而不露,則可得无咎。然旣晦藏,亦无譽矣。
○《語録》問:重隂不中,何以見其有括囊之象?曰:隂而又隂,其結塞不開,則為括囊矣。又曰:坤六四不止言大臣事,在位者便當去,未仕者便當隱。
○泉峰龔氏曰:囊,坤地中虚象,以隂居隂,故為括囊。
○愚案:太玄馴之五曰:虚囊大包,其德彌黄。六曰:囊失括,珍器泄。皆放此爻之意。
六五:黄裳元吉。
黄,中色。裳,下飾。六五以隂居尊,中順之德,充諸内而見於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強内温,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三者有闕,事雖當,未也。後蒯果敗,此可以見占法矣。
集疏:
○胡氏曰:衣譬君,裳譬臣。五居人臣之極位,尤當以柔順盡為下之道。
○《語録》曰:乾是做,坤是守。乾如活龍相似,氣燄猛烈,故九五便言飛龍。文言解得活潑潑地,到坤便說得善了,只說黄裳元吉。文言只說黄中通理,正位居體而已。
又曰:乾之九五,自是剛健㡳道理。坤之六五,自是柔順底道理。各隨他隂陽,自有一箇道理。其為九六不同,所以在那五處亦不同。這箇五之柔順,從那六裏來。
○○南軒張氏曰:五雖君位,而卦有隂為之主,不取君義者,坤、剥、遯、明夷、歸妹、旅也。非人君之所處,故无君義。
○范氏曰:黄者,坤土之中色,故取此象。五居卦之上體,而取象於裳者,衣裳取諸乾坤,乾上坤下也。
○愚謂:乾純乎君象,故九二言龍而不取臣位。坤純乎臣象,故於六五言黄裳而不取君位。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黄。
隂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
集疏:
○《語録》間:乾上九只言亢,坤上六却言戰,何也?曰:乾无對待,只有乾而已,故不言坤。坤則不可无乾,若无乾,便没上截。大抵隂陽二物,本别无隂,只是陽盡處,便是隂了。
○易氏曰:上六坤,隂之極也。夏之十月,六隂為坤,正屬上六一爻,何以有龍之象?蓋八卦分屬十二月,每卦各得四十五日有奇。乾西北之方,乃戌亥之交。以卦位言之,則十月為乾。以卦氣言之,則十月為坤。是十月之初,隂陽相薄,以乾為主,為龍戰野。坤土在外,象血傷也。玄,陽也。黄,隂也。
○古為徐氏曰:未氷而戒堅氷,意存遏惡。无龍而言龍戰,志在扶陽。
○泉峰龔氏曰:乾居西北,乃文王卦位。說卦亦曰戰乎乾。蓋十月純坤之時,六隂旣極,而陽與之戰也。
○愚謂:乾諸爻多言龍,坤諸爻則各自取義。至上六獨言龍者,隂旣極而陽來之時也。曰戰,隂陽相交之義。其血玄黄,言其色之如是也。天地之間,隂陽之不能相无,故十月謂之陽月。然坤上六言不可以无陽,而乾上九不言隂者,亦聖人崇陽抑隂之意云。
用六,利永貞。
用六,言凡得隂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隂而居首,故發之。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蓋隂柔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於元亨云。
集疏:
《語録》曰: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貞,這只說二用變卦。乾吉在无首,言卦之本體元是六龍,今變為隂,頭目雖變,渾身却只是龍,只是一无頭龍相似。坤利在永貞,却不見他元亨。坤本卦固有元亨,變卦却无。
總論:
○丘氏曰:坤純隂,為乾之匹,有臣道焉。初、上二爻言隂陽之消長,中四爻言臣道之顯晦。初,隂之微,故曰履霜堅氷,忌其長也。上,隂之極,故曰龍戰于野,著其窮也。此以隂陽之消長言也。二、五居中得位,臣道之顯者。二位居内,故曰直方大,言其德之盛也。五位居外,故曰黄裳元吉,言其業之美也。三、四居位不中,臣道之晦者。三爻隂位,陽靜中有動,故曰含章,含則有時而發。四爻位俱隂,靜而无動,故曰括囊,括則无時而出。此以臣道之顯晦而為言者也。
通論:
《語録》曰:乾道奮發而有為,坤道靜定而有守。又曰:坤卦是箇无頭㡳物事,事事都不能為首,只是循規蹈矩,依而行之。乾父坤母,意亦可見。如云先迷後得,先迷无首也,後得後則有獲也。乾則不言所利,坤則利牝馬之貞,每每不同。所以康節云:乾无十,坤无一。乾至九止,奇數也。坤至二始,偶數也。問:乾无十者,有坤以成之。坤无一者,有乾以首之。曰:然。
又曰:乾卦如箇創業之君,坤卦如箇守成之君。乾如蕭何,坤如曹參。
又曰:乾坤隂陽相對而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而言,乾尊而坤卑,陽尊而隂卑,不可並也。以一家言之,如父母固皆尊,母終不可以並乎父,所謂尊无二上也。
○愚案:易中諸爻辭多協韻,初曰履霜,二曰直方,三曰含章,四曰括囊,五曰黄裳,六曰玄黄,皆七陽韻。但直方之下,大字不協者,蓋易都是排定幾句在。此言直方矣,而又言大也。先儒有作大不習,无不利斷句者,非。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水地比卦》的详细解释,卦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
[清]尚秉和撰《周易尚氏学•卷十六下经》第59卦-涣卦:风水涣卦(坎下巽上) 风水涣卦 地位:少阳|人位:老阴|天位:老阳|错卦:雷火丰|综卦:水泽节|交互卦...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中对《水雷屯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方寔孙撰《淙山读周易记》中对《地水师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赵彦肃撰《复斋易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火地晋卦》的详细解释,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
【周易上经】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明]熊過撰《周易象旨決錄•卷二》 【原文】賁亨,小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
本文内容是作者[清]孙奇逢撰《读易大旨》中对《山雷颐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
[宋]李過撰《西谿易說•卷十二》【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 [欽定四庫全書*西谿易說卷十二 宋李過撰 下經 【原文】兌,亨,利貞。 【原文】彖...
噬嗑(火雷噬嗑)【巽宫五世卦|离上:错坎综离-先天:东方-后天:南方|震下:错巽综艮|先天:东北|后天:东方|天位:少阴|人位:少阳|地位:少阴】。此見天下事所...
朱邦復著《易經明道錄》繁體版:第二十一章:下經第六十三卦_既濟:水火既濟(離下坎上)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象:既濟綜錯未濟。事之已成=既濟。水火相交,各...
山泽损卦 地位:老阳|人位:老阴|天位:少阴|错卦:泽山咸|综卦:风雷益|交互卦:地雷复。[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繁体版【卷四下经】第四十一卦_损卦:山泽损卦...
【大有】九二 大车以⑴载⑵有⑶攸⑷往⑸,无⑹咎⑺。 【译】九二 大车用来装载丰收谷物迅速往来运输,没有违背人的心愿。 注释: ⑴“以”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去...
本文内容是作者[宋]李光撰《读易详说》中对周易六十四卦《山雷颐卦》的详细解释,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
本文内容是作者[明]林希元撰《易经存疑》中对《雷天大壮》的详细解释,卦辞: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