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易经》中这个“易”字在古文中有“整治”的意思,周文王作《易》主要是为了给周王朝用来研究行政事务治理天下的,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易经》只是一部占卜书籍。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是古代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应该与这部《易经》不无关系。人云:半部论语安天下;吾言:一本易经续周朝。
所以“易经”者,实为“治理邦国之经典”也。
有《系词》为证:《系词·上》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系词·上》又云: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段系词的意思是:《易经》是帝王用来极其深入地研究行政事务的。因为研究得深入,所以能够聚合全天下人的思想;因为深入地研究行政事务,所以胜任平定天下的事业;因为掌握了《易经》的神奇,所以做事情没有缺点并且能迅速完成,不用亲自巡视就能将事情做得最好。(圣人:帝王;所以:用来……的东西;几:政务,即行政事务;唯:因为;能:胜任;成:平定;务:事业;疾:缺点;“行”巡视;至:最好。)
基于此,将《乾》卦辞与《文言》结合到一起就会很容易地看出:《易经》作为指导周王朝安邦治国的著作“元亨利贞”表示的就是治理周朝的君王应该具有的品德,那就是君王时刻都要为百姓着想,使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广泛宣传惠民富民的农耕活动,意志坚定地处理邦国的日常事务,详解如下:
【乾】本经 乾⑴ 元⑵亨⑶利⑷贞⑸。
【译】乾充当天,表示不断地向上向更高处发展,黎民百姓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
注释: ⑴“乾”天,自强不息。《释名》乾,进也。行不息也。又:向上冒出。《说文》:“乾,上出也。”段注:此乾字之本义也。
⑵“元”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⑶“亨”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⑷“利”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又《说文解字》【刀部】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銛”xiān
⑸“贞”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乾】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言说:黎民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了首位;通达顺利,是各种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农耕活动,是正义的事情要广为宣传;意志坚定,是天子处理国家大事的根本。君王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那么他就完全可以成为邦国的统治者;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人民生活幸福,那么就完全可以符合祭神时的愿望了;农耕可以收获物产,那么就完全可以广为宣传农耕是正义的事情;做事情能够意志坚定不轻易改变,那么就完全可以尽做君王的责任了。君王要实施这四种善美品德,因此说:“乾充当天,表示不断地向上向更高处发展,黎民百姓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
此文言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元⑴者⑵,善⑶之⑷长⑸也,
【译文】黎民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了首位;
注释: ⑴“元”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⑵“者”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所以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
⑶“善”多。《康熙字典》《诗经·鄘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礼记·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注》善谓多于前。
⑷“之”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⑸“长”zhǎng列在首位的。《孟子·梁惠王上》:“长子死焉。”
【原文】亨⑴者,嘉⑵之会⑶也,
【译文】通达顺利,是各种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
注释: ⑴“亨”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⑵“嘉”美,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⑶“会”聚集,会和。《庄子·养生主》:“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原文】利⑴者,义⑵之和⑶也,
【译文】农耕活动,是正义的事情要广为宣传;
注释: ⑴“利”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义”正义的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⑶“和”《汉语大词典》通“宣”。宣布(宣扬,广为宣传。)。《尚书·盘庚上》:“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周秉钧注:“和,俞樾读为‘宣’,是也。和吉言即宣布吉言。”
【原文】贞⑴者,事⑵之干⑶也。
【译文】意志坚定,是天子处理国家大事的根本。
注释: ⑴“贞”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⑵“事”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周礼·天官·宫正》:“邦之事,跸。”
⑶“干”泛指主干、根本。《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原文】君子⑴
《系词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这句系词揭示出周文王姬昌写作《易经》是留给他的子孙用来治理周王朝的,周朝共传国君三十二代三十七王,享国共...
【易·大畜】六四 童牛之牿,元吉。 现主流注解周易的资料将此爻辞译为: 【白话】六四 在小牛角上绑了横木,最为吉祥。 经查证“童牛”在古文中意为“没有长角的小...
《周易》作者在第四十七《困》卦九四的爻辞中记载了一个慈善者在老百姓遇到缺少犁铧尖的困难时,用车装着犁铧尖对百姓进行捐赠的事迹。 【困】九四 来徐⑴徐,困⑵于⑶金...
《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传统资料是这样翻译这句爻辞的: 【归妹】上六:女子的筐篮里空空荡荡没有实物,男子用刀宰羊却不见出血,非常不...
【剥】上九 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现某知名的哲学系教授是这样翻译这句爻辞的: 【白话】上九。硕大的果子没有人吃,在君子将获得车马,在小人将剥除屋宇。 ...
【师】六五 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现在流行的注解《易经》的有关资料是这样解释这段爻辞的: 【译】六五 田里有禽兽,利于捕获,不会有灾...
【乾】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现很著名的某大学哲学系教授将此爻辞解释为: 【译】九五 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 《易经》中的爻辞、彖辞都是用真实情况来言...
《易经·小过》六五爻辞讲了一个自学成才被君王破格录用的故事。 详解如下: 【小过】六五 密⑴云⑵不⑶雨⑷,自我西郊⑸,公⑹弋⑺取⑻彼⑼在⑽穴⑾。 【译】六五 ...
【乾】用九 见群龙,无首吉。 传统解释《易经》的书籍将这句爻辞解释为:群龙没有出头的吉祥。 这样解释很令人费解,群龙没有出头的就是一片散沙,又怎能吉祥? 实际乾...
【丰】六二 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百度百科》解释说:月亮像个大草席,向太阳盖过来了,大白天看到了北斗星,天黑得想象不到地快。 然而这样解释...
《坤》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现在流行的注解《易经》的有关资料是这样解释这句爻辞的: 【译】上六,龙在旷野里战斗,流出黑黄色的血。 ...
笔者发现《易经》中这个“易”字在古文中有“整治”的意思,周文王作《易》主要是为了给周王朝用来研究行政事务治理天下的,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易经》只是一部占卜书籍。...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出自《易经·屯》上六。屯卦上卦为水下卦为雷,卦象表示雷雨将至。 上六爻辞说的是暴雨到来之前先刮大风的自然现象。与悲伤流泪无关。 详解如下: ...
【乾】九二 见⑴龙⑵在⑶田⑷,利⑸见大人⑹。 现注解周易的资料将此爻辞解为: 【译】九二 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 我们知道“龙”是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