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元赵汸撰。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召修《元史》,不愿仕,乞还。未几卒。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於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之学也。《经义考》载八卷,此本旧钞止四卷,然首尾完具,不似有所阙佚,或后人合并欤?原书上方,节节标题细字,详其词意,不类汸笔,或后来读者所题识,於《经》义亦无所发明。今并从删削。汸平生学力,多在《春秋》,所著说《春秋》之书亦最多,并已别著於录。其说《易》只有此本,流传颇罕。其中诠释义理,大抵宋儒绪论为多,不及其《春秋》诸书之深邃。然其於天道人事、吉凶悔吝之际,反覆推阐,亦颇明畅。观其名书曰《文诠》,其宗旨固可见矣。
赵汸[公元一三一九年至一三六九年],字子常,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生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年五十一岁。
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召修元史。不愿出仕,乞还山。未几,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汸著有《东山存稿》七卷,《周易文诠》四卷,(均《四库总目》)与《师说》、《左氏补注》、《春秋集传属辞》,并传于世。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册-經部十四易类
点校信息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文渊阁)第31册•經部25•易类 [明]陈士元撰《易象钩解》介绍 〖易象钩解〗四...
《仲氏易》书籍介绍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初,奇龄之兄锡龄邃於《易》...
[清]纳兰性德辑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介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4-1685)辑编。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
点校信息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文渊阁)第30册•經部24•易类 本书介绍 明代崔铣研究《周易》的著作。共5卷。...
《易原就正》书籍介绍 《易原就正》十二卷。清包仪著。仪字羽修,邢台(今属河北)人。顺治间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世》,而无由求得其书。自顺治辛卯(八...
[宋]李杞撰《用易詳解》书籍介绍 《用易詳解》共十六卷。宋李杞撰。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宋代有三李杞,一为北宋人,官大理...
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依據版本: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字康成,從馬融學,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馬融對於鄭玄有「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的感...
[元]吳澄撰《易纂言》 [元]吴澄撰《易纂言》书籍介绍 〖易纂言〗十卷。元吴澄(1249-1333)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3册•經部17•易类 (元末明初)赵采撰《周易程朱传义折》介绍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
[宋]方寔孫撰《淙山讀周易》点校说明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9册•經部13•易类 [宋]方寔孫撰《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