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象傳》,言君子謹始以慮終,為絶訟之源也。
孔子釋訟象曰:天高在上,水流就下,其行相違,此訟之象也。君子體之,以為訟不起於爭訟之時,而起於作事之始。其始不慎,少有乖違,始於微而終於著,訟所由起。故不待發聲徵色,見於云為。當事幾之初,必順乎人情,息是非於未萌;協乎天理,杜利害於未見。不但無違於言,亦且無違於心,訟何由得生乎。作事如此,則始於自訟,終於無訟,而中吉,終凶,更不必言矣。可見脩德者,貴慎初念;圖治者,貴憂未然。堯舜君臣,反復咨嗟,致警於幾微之際。凡有興作,莫不謀始以塞違,又豈獨止訟一端為競競歟。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