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彖傳》釋名,或舉卦象,或舉卦德,或舉卦體。《大象傳》則專取兩象以立義而徳體不與焉。又《彖》下之辭,其於人事所以效動趨時者,既各有所指矣。《象傳》所謂先王、大人、后、君子之事,固多與《彖》義相發眀者,亦有自立一義而出於《彖傳》之外者,其故何也?曰:彖辭爻辭之傳専釋文周之書,大象之傳則所以示人讀伏羲之易之凡也。蓋如卦體之定尊卑,分比應,條例詳密,疑皆至文王而始備。伏羲畫卦之初,但如《說卦》所謂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象而已。因而重之,亦但如《說卦》所謂八卦相錯者而已,其象則無所不像,其義則無所不包,故推以制器則有如繫傳之所陳,施之卜筮亦無往不可以類物情而該事理也。夫子見其如此,是故象則本乎羲,名則因乎周,義則斷以己。若曰先聖立象以盡意,而意無窮也。後聖繫辭以盡言,而言難盡也。存乎學者之神而眀之而已矣。此義既立,然後學者知有伏羲之書,知有伏羲之書,然後可以讀文王之書,此夫子傳大象之意也。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