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象傳》,是言先王體觀以為治也。
孔子釋觀象曰:坤下巽上,是風之行乎地上也。吹噓披拂,無物不徧,為觀之象。先王以身率人,固足以範民於中正之路。然慮天下之大,有難以遽齊者,於是因巡狩之期,舉省方之典,徧考其風俗而設教以示之。如國奢示儉,國儉示禮,使之一軌於中正。是其以道觀示天下之民,亦猶天之風行而及天下之物矣。聖治之同天者如此。
按:省方之典,虞夏商俱以五載,而周則十二年一巡。有疏數之不同者,蓋上古天子之出,車徒省少,供應簡略,不致勞民動眾,至周而其禮漸繁矣。漢唐以後,出入警蹕,儀物滋多,非復前代之簡易,豈能復循先王之舊乎?漢武微行,東方切諫。孝成媠出,谷永進規。深知萬乘之不可輕動也。人主誠能廣闢四門,達聰明目,則雖不下堂階,而自灼見萬里之外,亦何必古制之是泥哉。
【今注】
警蹕:天子出行時的交通管制。《說文》:「蹕,止行也。」蹕即禁止通行,交通管制。《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上一章节
《集说》平菴項氏-第20卦䷓观卦•象传详解
下一章节
[清]傅恒-第20卦䷓观卦•象传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