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郑康成注〗通作一卷。东汉郑玄(127—200年)撰,南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本籍浚仪(今河南开封),自其祖始移居今浙江鄞县,淳□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归乡,专事著述达二十余年,宋亡不出,所著凡二十余种,约六百余卷,如《困学纪闻》、《玉海》、《深宁集》等。郑玄所撰《周易注》是集两汉《易》学研究的集大成著作,魏晋以后,与王弼《周易注》并为世之显学。王《注》盛于南朝;郑《注》盛于北朝,隋唐之际,学风虽兼融南、北,面老、庄、《周易》则以南学为宗,至唐初孔颖达等奉诏取王弼《注》撰《周易正义》,并使其颁行学校,则王《注》被定为一尊,而郑《注》则遭排斥,几成绝学。《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并注录其书为九卷,知其当时尚存;至宋,《崇文总目》仅载《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余皆散佚,再到后来这四篇亦亡佚,自《中兴书目》始,诸家书目再不见载此书。应麟病于当世学风空虚固陋,乃发愤致力于典籍,为存郑氏《易》学之一线,遂采录群书所引残章断句,终成是编。凡与经文相应者,则分附经文之下,并存经文异字;凡不能确定为诠释某经文者,则总录于后;又取郑玄《易赞》一篇及《左传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正义》论互卦者八条,附于卷末,用以说明郑玄《周易注》之大旨;凡所辑录皆不注明出处。因事出草创,搜采末备,时有遗漏,次序先后亦与经文时有不符之处。但应麟笃志遗经,研心古义,使后世学者赖此书才可睹见汉学之崖略,为《易》学研究作出了贡献。入清,惠栋有感于应麟所辑尚有不足,故在其基础上,又广为搜求,体例又重新厘定,成《新本郑氏周易》三卷,凡《上经》补入二十八条,《下经》补人十六条,《系辞传》补入十四条,《说卦传》补二十二条,卦传》补七条,《杂卦传》补五条,将其所附《易赞》移至卷端,删去所引诸经《正义》论互卦者八条,并据元《周礼太师注》作《十二月爻辰图》,据元《月令注》作《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并附于卷末,以批驳朱震《汉上易集传》之误。考核精密,实胜原书,《四库全书总目》曾言:“应麟固郑氏之功臣,栋之是编,亦可谓王氏之功臣矣。”王本有《玉海》末附予刊本,《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及《四部丛刊》三编本;惠本有《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等。
周易鄭康成注
四部叢刊三編經部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07册•經部01•易类
電子書版本說明:
依據版本: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
鄭玄,字康成,從馬融學,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馬融對於鄭玄有「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的感嘆。
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筭術。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
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玄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筭,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本書宋王應麟所編,據王應麟周易鄭康成注序,鄭玄學費氏易,注九卷,多以互體來談論易理。
為便於閱讀,此書重新排版。依序文、上下經、易傳,易贊/易論,以及跋等內容編排,且每卦前加编号及卦符,原書並無上下經及易傳的篇章。
鄭康成學費氏易,為注九卷,多論互體。以互體求易,左氏以來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是謂一卦含四卦,繫辭謂之中爻,所謂八卦相盪,六爻相雜,唯其時物,雜物撰德是也。唯乾坤无互體,蓋純乎陽、純乎陰也。餘六子之卦,皆有互體。坎之六畫,其互體含艮震,而艮震之互體亦含坎;離之六畫,其互體含兌巽,而兌巽之互體亦含離。三陽卦之體互自相含,三陰卦之體亦互自相含也。
王弼尚名理,譏互體,然注睽六二曰:「始雖受困,終獲剛助。」1睽自初至五成困,此用互體也。弼注比六四之類2,或用康成之說。
鍾會著論,力排互體,而荀顗難之。江左鄭學與王學並立,荀崧謂康成書根源,顔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齊陸澄詒王儉書云:「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為宗,數年後乃有王弼之説。」王濟云:「弼所誤者多。」何必能頓廢先儒。今若弘儒,鄭注不可廢。河北諸儒,專主鄭氏。隋興,學者慕弼之學,遂為中原之師,此景迂晁氏所慨歎也。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理義之學,以其辭耳。變、象、占其可闕乎?李鼎祚云:「鄭多參天象,王全釋人事,易道豈偏滯於天人哉。」今鄭注不傳,其說間見于鼎祚《集解》及《釋文》,《詩》、《三禮》,《春秋》義疏,《後漢書》、《文選注》。因綴而錄之,先儒象數之學於此猶有考云。
然康成箋詩多改字,注易亦然。如包蒙為彪3,豶豕之牙為互4,包荒讀為康5,錫馬蕃庶讀為蕃遮6,皆甲宅之皆讀為解7,一握為笑之握讀為屋8,其說近乎鑿,學者蓋謹擇焉,厭常喜新,其不為荄茲者幾稀。
浚儀王應鱗識
語應出自睽六三注:「初雖受困,終獲剛助。」
王弼注比卦六四:「外比於五,履得其位,比不失賢,處不失位,故貞吉也。」
鄭注蒙卦九二:「包蒙。包當作彪,彪,文也。」
鄭注大序卦六五:「豶豕之牙。牙讀為互。」
泰卦九二。
鄭注晉卦「蕃庶」一語:「謂蕃遮,禽也。」
解卦鄭注:「皆讀如人倦之解。」
萃卦初六。
周易鄭康成注
浚儀王應麟伯厚甫纂輯
九二,見龍在田。
二於三才為地道。地上即田,故稱田也。九二利見九五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三於三才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九五,飛龍在天。
五於三才為天道。天者清明無形而龍在焉,飛之象也。
上九,亢龍有悔。
堯之末年,四凶在朝,是以有悔,未大凶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六爻皆體龍(一作乾),羣龍之象也。舜既受道,禹與稷、契咎繇之屬,並在于朝。
萬物資始乃統天。
資,取也。統,本也。
大人造也。
造,為也。
不成乎名。
當隱之時以從世俗。不自殊異,无所成名也。
確乎其不可拔。
拔移也。
聖人作。
作起也。
利貞者情性也。
履霜
履讀為禮。
六二,[直方大]
直也,方也,地之性。此爻得中氣而在地上,自然之性,廣生萬物,故主動直而且方。
龍戰於野。
聖人喻龍,君子喻蛇。(儀禮注蛇龍,君子之類。)
必有餘殃。
殃,禍惡也。
嫌於无陽。
嫌讀如「羣公慊」之「慊」,古書篆作立心,與水相近,讀者失之,故作溓。溓,雜也。陰謂此上六也。陽謂今,消息用事,乾也。上六為蛇,得乾氣,雜似龍。(《釋文》云:鄭作謙。)
宜建侯而不寧
而不寧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六二,乘馬般如。
馬牝牡曰乘。
[匪寇婚冓]
冓,猶會也。
六三,機不如舍。
弩牙也。
蒙,幼小之貌。齊人謂萌為蒙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
蒙者,蒙蒙物初生形,是其未開著之名也。人幼稚曰童,未冠之稱。亨者,陽也。互體震而得中,嘉會禮通,陽自動其中,德於地道之上,萬物應之而萌牙生。教授之師取象焉。脩道藝於其室,而童蒙者求為之,弟子非已乎求之也。弟子初問,則告之以事義,不思其三隅相況以反解而筮者,此勤師而功寡,學者之災也。瀆筮則不復告,欲令思而得之,亦所以利義而幹事是也。
初六,用說桎梏。
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九二,包蒙。
包當作彪。彪,文也。
六五,順以巽也。
巽,當作遜。
需讀為秀。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位乎天位。
位,音涖。
[宴]
宴,享宴也。
九二,需于沚。
九三,致戎至。
辯財曰訟。
有孚。咥。
咥,覺悔貌。
九二,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无眚。
小國之下大夫,采地方一成,其定稅三百家,故三百戸也。不易之田,歲種之。一易之田,休一歲乃種。再易之地,休二歲乃種。言至薄也。茍自藏隱,不敢與五相敵,則无災眚。(眚過也。)
患至惙也。
惙,憂也。
九四
渝,然也。
上九,鞶帶。
佩鞶之帶。
三拕之。(徒可反。)
軍二千五百人為師。多以軍為名,次以師為名,少以旅為名。師者,舉中之言,丈人能以法度長於人。丈之言長,能御眾,有正人之德,以法度為人之長,吉而无咎,謂天子諸侯,主軍者。
初六,否藏凶。
否,方有反。
九二,王三錫命。
寵光耀也。
初六,有孚盈缶。
爻辰在未上,值東井。井之水,人所汲。
用缶,缶,汲器也。
九五,王用三敺,失前禽。
王因天下顯,習兵于蒐狩焉。驅禽而射之,三則已發,軍禮也。失前禽者,謂禽在前來者,不逆而射之,傍去又不射,唯背走者,順而射之。不中亦已,是皆所以失之,用兵之法亦如之。降者不殺,奔者不禁,背敵不殺,以仁恩養威之道。
畜,養也。
九三,輿説輻。
謂輿下縛木,與軸相連。鈎心之木是也。(輻,伏莬。)
泰,通也。
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財節也。輔相左右,助也。以者取其順陰陽之節,為出內之政。春崇寛仁,夏以長養,秋教收斂,冬勑蓋藏,皆可以成物助民也。
初九
彙,類也。茹,牽引也。茅喻君,有絜白之德。臣下引其類而仕之。(茅音苗。)
九二
荒,讀為康,虛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五爻辰在卯,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生育者,嫁娶之貴。仲春之月,嫁娶男女之禮,福祿大吉。
九四,離祉。
九五,繋于苞桑。
猶紂囚文王於羑里之獄,四臣獻珍異之物而終免於難,繫于苞桑之謂。
乾為天,離為火,卦體有巽。巽為風,天在上,火炎上而從之,是其性同於天也。火得風,然後炎上益熾,是猶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和同而事之,以是為人和同者,君之所為也。故謂之同人。風行无所不遍,遍則會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
六二
天子諸侯后夫人,無子不出。
九三
莽,叢木也。
九四,乘其庸。
明辯遰也。(讀如明星皙皙。)
六五
體離處乾之上,猶大臣有聖明之德,代君為政,處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元亨者,又能長羣臣以善,使嘉會禮通,若周公攝政,朝諸侯於明堂是也。
君子有終。艮為山,坤為地。山體髙,今在地下。其於人道,高能下下,謙之象。亨者,嘉會之禮,以謙為主。謙者,自貶損以下人,唯艮之堅固,坤之厚順,乃能終之。故君子之人有終也。
捊多益寡
(捊取也。)
撝謙。
(讀為宣。)
初六
牧養也。
坤,順也。震,動也。順其性而動者,莫不得其所,故謂之逸。逸,喜逸悅樂之貌也。震又為雷,諸侯之象。坤又為眾,師役之象。故利建侯行師。
靁出地奮。
奮,動也。靁動於地上,而萬物豫也。
忒,差也。
六二,砎於石。
(古八切,謂磨砎也。)
六三
盱,誇也。
九四,由豫。
由,用也。簮,速也。
上六,冥豫。
(冥讀為鳴。)
震,動也。兌,説也。內動之以德,外説之以言,則天下之人(一作民)咸慕其行,而隨從之,故謂之隨也。既見隨從,能長之以善,通其嘉禮,和之以義,幹之以正,則功成而有福。若无此四德,則有凶咎焉。
出門交有功。
震為大塗,又為日門,當春分,陰陽之所交也。是臣出君門,與四方賢人交,有成功之象也。昔舜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是其義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甲者,造作新令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欲取改過自新之義。後之三日而用丁也,取其丁寧之義。
臨,大也。陽氣自此浸而長大。陽浸長矣,而有四德,齊功於乾,盛之極也。人之情盛則奢滛,奢滛將亡,故戒以凶也。臨卦斗建丑而用事,殷之正月也。當文王之時,紂為无道,故於是卦為殷家著興衰之戒,以見周改殷正之數,云臨。自周二月用事,訖其七月至八月而遯卦受之,此終而復始,王命然矣。
坤為地,為眾。巽為木,為風。九五,天子之爻,互體有艮。艮為鬼門,又為門闕。地上有木,而為鬼門宮闕者,天子宗廟之象也。
觀盥而不薦。
諸侯貢士於天子,鄉大夫貢士於其君,必以禮賓之。唯主人盥而獻賓,賓盥而酢。主人設薦,俎則弟子也。
初六,童觀。
童稚也。
敕法。
敕,猶理也。
九四,噬乾胏。
胏,簀也。
上九
離為槁木,坎為耳,木在耳上,何校滅耳之象也。
聰不明也。
目不明,耳不聰。
賁,變也,文飾之貌。賁,文飾也。離為日,日,天文也。艮為石,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之文交,相飾成賁者也。猶人君以剛柔仁義之道,飾成其德也。剛柔雜,仁義合,然後嘉會禮通,故亨也。卦互體坎艮,艮止於上,坎險於下,夾震在中,故不利大行。小有所之,則可矣。
折獄。
折,斷也。
初九
舍輿而徒。
六四,賁如燔如。
六四,巽爻也。有應於初九,欲自飾以適初,既進退未定,故燔如也。
白馬翰如,謂九三位在辰,得巽氣為白馬。翰,猶幹也。見六四,適初未定,欲幹而有之。翰,白也。
陰氣侵陽,上至於五,萬物零落,故謂之剝也。五隂一陽,小人極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利有攸往也。
六二,剝牀以辨。
足上稱辨,謂近膝之下,屈則相近,申則相遠,故謂之辨。辨,分也。
蔑,輕慢。
六四,切近災也。
切,急也。
小人剝廬。
小人傲很,當剝徹廬舍而去。
復,反也,還也。陰氣侵陽,陽失其位,至此始還,反起於初,故謂之復。陽,君象。君失國而還,反道德更興也。
商旅不行。
資貨而行曰商旅客也。
初九,无祗悔。
祗,病也。
六三,卑復。
六五,中以自考。
考,成也。
上六,有烖眚。
異自內生,曰眚。自外,曰祥。害物曰災。
妄,猶望。謂无所希望也。
祐,助也。
六二,不菑畬。
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日新絶句,其德連下句。
良馬逐。
逐,兩馬走也。
日閑輿衞。
日習車徒。
自九三至上九,有頤象。居外,是不家食而養賢。
六四,童牛之梏,元吉。
巽為木,互體震。震為牛之足,足在艮體之中。艮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鄭志泠剛問蒙初六注云: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今大畜六四,施梏于足,不審桎梏手足,定有別否。荅曰,牛無手故以足言之。)
六五,豶豕之牙。
(牙讀為互。)
上九
艮為手,手上肩也。乾為首,首肩之間,荷物處。乾為天,艮為徑路,天衢象也。
朶,動也。頤者,口車輔之名也。震動於下,艮止於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頤,養也。能行養則其幹事,故吉矣。二五,離爻皆得中,離為目觀象也。觀頤,觀其養賢與不肖也。頤中有物,曰口實。自二至五,有二坤,坤載養物,而人所食之物皆存焉。觀其求可食之物,則貪廉之情可別也。
九二,枯楊生荑。
枯(音姑),謂无姑,山榆。荑,木更生(音夷),謂山榆之實。以丈夫年過娶二十之女,老婦年過嫁於三十之男,皆得其子。
六三,檢且枕。
木在手曰檢,木在首曰枕。
六四,尊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
六四上承九五,又互體在震,上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貳,副也。建星上有弁星,弁星之形又如缶。天子大臣以王命出會諸侯,主國尊於簋副,設玄酒而用缶也。
九五,祗既平。
祗,當為坻,小邱也。
上六。
繋,拘也。
爻辰在巳,巳為虵,虵之蟠屈似徽墨也。
三五互體,艮又與震同體,艮為門闕,於木為多莭,震之所為,有叢拘之類。門闕之內有叢木,多莭之木,是天子外朝,左右九棘之象也。外朝者,所以詢事之處也。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窮民焉。罷民,邪惡之民也。上六乘陽,有邪惡之罪,故縛約徽墨,置于叢棘,而後公卿以下議之,其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職事焉。以明刑,恥之能復者,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不得者,不自思以得正道,終不自改而出圜土者殺。故凶。
明兩作,離。作,起也。
九三,不擊缶而歌。
艮爻也。位近丑,丑上值弁星,弁星似缶。詩云:坎其擊缶。則樂器亦有缶。
麗王公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
震為長子,爻失正,又互體兌。兌為附決。子居明法之家,而無正,何以自斷其君父不志也。突如,震之失正,不知其所如。又為巽,巽為進退不知所從。不孝之罪,五刑莫大焉,得用議貴之辟刑之,莫如所犯之罪。焚如,殺其親之刑。死如,殺人之刑也。棄如,流宥之刑。
咸,感也。艮為山,兌為澤。山氣下,澤氣上,二氣通而相應,以生萬物,故曰咸也。其於人也,嘉會禮通,和順於義,幹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親說,娶之則吉也。
初六
拇,足大指也。
六二
腓,膊腸也。
九五
脢,背脊肉也。
上六,媵口説也。
媵,送也。咸道極薄,徒送口舌,言語相感而已,不復有志於其間。
恒,久也。巽為風,震為雷,雷風相須,而養物猶長。女承長男,夫婦同心而成家,久長之道也。夫婦以嘉會禮通,故无咎。其能和順幹事,所行而善矣。
初六,濬恒。
九三,咸承之羞。
巽為進退,不恒其德之象。又互體兌,兌為毀折,後將有羞辱也。
上六,振恒。
振,搖落也。
遯,逃去之名也。艮為門闕,乾有健德,互體有巽,巽為進退。君子出門,行有進退,逃去之象。曰五得位而有應,是用正道,得禮見召,聘始仕他國,當尚謙。謙,小其和順之道。居小官,幹小事,其進以漸,則遠妬忌之害。昔陳敬仲奔齊辭卿是也。
九三:憊,困也。
九四:否,塞也。(備鄙反。)
壯,氣力浸強之名。
九三,纍其角。
六五,喪羊于易。
(音亦。)謂佼易也。
上六,不祥也。
祥,善也。
康侯:康,尊也,廣也。
晝日三接(音捷):接,勝也。
蕃庶:蕃(發袁反)庶(止奢反),謂蕃遮,禽也。
明出地上,晉:地雖生萬物,日出於上,其功乃著。故君子法之,而以明自照其德。
初六,摧如。
(讀如南山崔崔之崔。)
六二,愁如。
(愁,子小反,變色貌。)
九四,鼫鼠。
詩云:碩鼠碩鼠,无食我黍。謂大鼠也。
六五,矢得勿恤。
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也,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幹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文王似之,箕子似之。
拯:承也。
六二,明夷,睇于左股。
旁視為睇。六二辰在酉,酉是西方,又下體離,離為目。九三體在震,震東方。九三又在辰,辰得巽,氣為股。此謂六二有明德,欲承九三,故云睇于左股。
初九:閑,習也。
九三:嗃嗃,苦熱之意。嘻嘻,驕佚、喜笑之意。
九五:假,登也,
六二:中饋,酒食也。
睽,乖也。火欲上,澤欲下。猶人同居而志異也,故謂之睽。二五相應,君陰臣陽,君而應臣,故小事吉。(睽音圭。)
六三,其牛㸷。
牛角皆踴,曰㸷。
往得中也。
中,和也。
初六,宜待時也。
六四,往蹇來連。
連如字,遲久之意。
百果草木皆甲宅。
木實曰果。皆讀如人倦之解。解謂坼呼(呼火亞反)。皮曰甲,根曰宅。宅,居也。
艮為山,兌為澤。互體坤,坤為地。山在地上,澤在地下,擇以自損,增山之高也。猶諸侯損其國之富,以貢獻於天子,故謂之損矣。
二簋,可用享。
四以簋進黍稷於神也。初與二直,其四與五承上,故用二簋。四巽爻也,巽為木。五離爻也,離為日。日體圜,木器而圜,簋象也。
六五,十朋之龜。
案《爾雅》云:十朋之龜者,一曰神龜,二曰靈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
徴忿懫欲。
徴,猶清也。懫,止也。
陰陽之義,陽稱為君,陰為臣。今震一陽二陰,臣多於君矣。而四體巽之不應,初是天子損其所有,以下諸侯也。人君之道,以益下為德,故謂之益也。震為雷,巽為風。雷動風行,二者相成,猶人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矣。
夬,決也。陽氣浸長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陰先之,是猶聖人積德悅天下,以漸消去小人,至於受命為天子,故謂之決。揚,越也。五互體乾,乾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陰爻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惡。上聞於聖人之朝,故曰決揚于王庭。
九二,惕號。
(音號。)莫夜(莫如字,无也。无夜,非一夜)。
九三,壯于頯。
頯,夾面也。
九五,莧陸。
一名商陸。
遘,遇也。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茍相遇耳,非禮之正,故謂之遘。女壯如是,壯健似滛,故不可娶。婦人以婉娩為其德也。
誥四方。
誥,正也。
九五:杞,柳也。
萃亨(无亨字):萃,聚也。坤為順,兌為悅,臣下以順道承事,其君悅德居上待之,上下相應,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
假,至也。互有艮,巽為木。艮為闕木,在闕上,宮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為長子。五本坎爻,坎為隱伏,居尊而隱伏,鬼神之象。長子入闕,升堂祭祖,禰之禮也,故曰王假有廟。二本離爻也,離為目,居正應五,故利見大人矣。
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會,時可幹事,必殺牛以盟,既盟則可以,故曰利往。
除戎器:除,去也。
初六,一握。
握當讀為夫三為屋之屋。
六二:禴,夏祭名。
上六: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長而上,猶聖人在諸侯之中,明德日益高大也,故謂之昇。昇,進益之象。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亨,獻也(許兩反)。
坎為月,互體離。離為日,兌為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世,為小人所不容,故謂之困也。君子雖困,居險能悅,是以通而无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韍方來,利用享祀。
二據初,辰在未,未為正,此二為大夫有地之象。未上值天廚,酒食象。困於酒食者,采地薄,不足己用也。二與日為體,離為鎮霍。爻四為諸侯,有明德,受命當王者。離為火,火色赤。四爻辰在午時,離氣赤,又朱是也。文王將王,天子制用朱韍。朱深云赤。
九五,劓刖。
當為倪。
井,法也。坎,水也。巽木,桔橰也。互體離兌,離外堅中虛,瓶也。兌為暗澤,泉口也。言桔橰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無空竭,猶人君以政教養天下,惠澤无窮也。
九二,井谷射鮒。
九二,坎爻也。坎為水,上直巽。生一艮爻也。艮為山,山下有井,必因谷水所生,魚無大魚,但多鮒魚耳。夫感動天地,此魚之至大。射鮒井谷,此魚之至小,故以相況。甕,停水器也。
井渫不食。
謂已浚渫也。猶臣脩正其身以事君也。
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猶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謂之革也。
鼎,象也。卦有木火之用,互體乾兌。乾為金,兌為澤,澤鍾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烹熟物之象。鼎烹熟以養人,猶聖君興仁義之道以教天下也,故謂之鼎矣。
凝命:凝,成也。
初六,鼎顛趾。
顛,踣也。趾,足也。無事曰趾,陳設曰足,爻體巽為股,初爻在股之下,足象也。足所以承正鼎也。初陰爻而柔,與乾同體,以否正承乾,乾為君,以喻君夫人事君,若失正禮,踣其為足之道,情無怨,則當以和義出之。然如否者,嫁於天子,雖失禮,无出道,廢遠之而已;若其无子,不廢遠之,后尊;如其犯六出,則廢之遠之,子廢。坤為順,又為子母牛,今在后妃之旁,側妾之例也。有順德,子必賢,賢而立以為世子,又何咎也。
九二,我仇有疾。
怨耦曰仇。
九三,雉膏。
食之美者。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刑屋。
(《釋文》剭。《周禮》注云:其刑剭,音屋。)糝,謂之餗。震為竹,竹萌曰筍,筍者餗之為菜也。餗,美饌,具八珍之食。鼎三足,三公象。若三公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一云:臣下曠官,失君之美道,當刑之於屋中。餗,一作蔌。注以蔌為八珍所用。)
六五,金鉉。
喻明道能舉君之官職也。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震為雷,雷,動物之氣也。雷之發聲,猶人君出政教以動國中之人也,故謂之震。人君有善聲,教則嘉會之禮通矣。驚之,言警戒也。雷發聲聞於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之出教令,能警戒其國疆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其匕與鬯也。人君於祭之禮,匕牲體薦鬯而已,其餘不親為也。升牢於俎,君匕之,臣載之,鬯秬酒。芬芳條鬯,因名焉。啞啞,樂也。
六二,億喪貝。
十萬曰億(於力反)。
六三,蘇蘇。
不安也。
上六,索索。
猶縮縮,足不正也。矍矍,目不正。
艮之言很也。艮為山,山立峙各於其所,无相順之時。猶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與通,故謂之艮也。
九三:限,要也。列其。
初六:干,謂大水之傍,故停水處。
九三,婦孕不育。
九三,上與九五互體為離,離為大腹,孕之象也。又互體為坎,坎為丈夫,坎為水,水流而去,是夫征不復也。夫既不復,則婦人之道顛覆,故孕而不育。孕猶娠也。
六三,歸妹以須。
須,有才智之稱。(天文有須女,屈原之姊名女須,姊一作妹。)
上六,女承匡無實。
宗廟之禮,主婦奉匡米。
豐之言腆,充滿意也。
初九,遇其妃主。
嘉耦曰妃。
雖旬无咎。
初脩禮,上朝四。四以匹敵,恩厚待之,雖留十日,不為咎。正以十日者,朝聘之禮,止於主國以為限。聘禮畢歸。《大禮》曰:旬而稍。旬之外為稍,久留非常。
六二,豐其菩。
菩,小席。
九三,豐其芾。
芾,祭祀之蔽膝。
日中見昧。
折其右肱。
三艮爻,艮為手,互體為巽。巽又為進退,手而便於進退,右肱也。猶大臣用事于君,君能誅之,故无咎。
上六:闃,無人貌。
天際翔也。
際,當為瘵。瘵,病也。
自戕也。
(戕傷也。)
初六:瑣瑣,猶小小也。爻互體艮。艮,小石,小小之象。三為聘客。初與二其介也。介當以篤實之,人為之而用小人,瑣瑣然。客主人為言,不能辭,曰非禮;不能對,曰非禮。每者不能以禮行之,則其所以得罪。
九四,商兌。
商,隱度也。
節以制度,空府臧則傷財,力役繁則害民。二者奢泰之所致。
豚魚吉。三辰在亥,亥為豕。爻失正,故變而從小。名言豚耳。四辰在丑,丑為鼈蟹。鼈蟹,魚之微者。爻得正,故變而從大。名言魚耳。三體兌,兌為澤。四上值天淵,二五皆坎爻。坎為水,二侵澤則豚利,五亦以水灌淵,則魚利。豚魚以喻小民也。而為明君賢臣,恩意所供養,故吉。
乘木舟虛也。
舟謂集板,如今自空大木為之,曰虛。
不宜上。
上(如字),謂君也。
中孚為陽,貞於十一月。子小過為陰,貞於六月末。(法於乾坤。)
既,已也,盡也。濟,度也。
六二:茀,車蔽也。
九三:憊,劣弱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
互體為坎,又互體為離。離為日,坎為月,日出東方,東鄰象月。出西方,西鄰象也。(注〈坊記〉云:東鄰謂紂國中也,西鄰謂文王國中也。既濟,離下坎上。離為牛,坎為豕。西鄰禴祭則用豕與,言殺牛而凶,不如殺豕受福。喻奢而慢,不如儉而敬也。與易注不同。)禴,夏祭之名。
汔,幾也。
凡卦爻二至四,二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謂之互體。
*「二至五」應作「三至五」。
繫辭
凡例:[]內為鄭注所對應的易傳文字。
君臣尊卑之貴賤,如山澤之有高卑也。動靜,雷風也。類聚羣分,謂水火也。[《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成象,日月星辰也;成形,謂草木鳥獸也。[《繫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乾以易知(易音亦)。
翫其辭。
震无咎:震懼也。
原始及終。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精氣謂七八也,遊魂謂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數。九六,金水之數。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氣為物。金水用事而物變,故曰遊魂為變。遊魂謂之鬼,物終所歸;精氣謂之神,物生所信也。言木火之神,生物東南;金水之鬼,終物西北。二者之情其狀,與春夏生物,秋冬終物相似。(一云:二物變化其情,與天地相似。故無所差違之也。)
道濟天下(道當作導)。
範圍:範法也。
故君子之道尟矣。
臧諸用:臧,善也。
言天下之至賾(賾當為動)。
慎斯術也:術,道。
有功而不置(置當作德)。
野容誨滛(言妖野容儀)。
大衍之數五十: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凡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也。衍,演也。揲,取也。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耦,陰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并;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并;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并也。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五行各氣并,氣并而減五,惟有五十。以五十之數,不可以為七八九六卜筮之占以用之,故更減其一,故四十有九也。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之氣各有五,五行之次,一曰水,天數也。二曰火,地數也。三曰木,天數也。四曰金,地數也。五曰土,天數也。此五者,陰无匹,陽无耦,故又合之。地六為天一匹也,天七為地二耦也,地八為天三匹也,天九為地四耦也,地十為天五匹也。二五陰陽各有合,然後氣相得,施化行也。
研機:機當作幾。幾,微也。
蓍之德圓而神:蓍形圓而可以立變化之數,故謂之神也。
四象:布六於北方,以象水。布八於東方,以象木。布九於西方,以象金。布七於南方,以象火。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春秋緯》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
有以尚賢也。
樞,戸樞也。機,弩牙也。戸樞之發,或明或闇。弩牙之發,或中或否。以譬言語之發,有榮有辱。[《繫辭》: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包犧:包,取也。鳥獸全具曰犧。
蓋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託於南方,南方色赤,黃而兼赤,故為纁也。
重門擊柝:豫坤下震上,九四體震,又互體有艮。艮為門。震日所出,亦為門,重門象。艮又為手。巽爻也,應在四,皆木也,手持二木也。手持二木以相敲,是為擊柝,擊柝為守備警戒也。四又互體為坎,坎為盜,五離爻為甲胄戈兵,盜謂持兵,是暴客也。又以其卦為豫,有守備則不可自逸。
結繩為約,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繫辭》:上古結繩而治。]
書契,書之於木,刻其側為契,各持其一,後以相考合。[《繫辭》: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以制器者,尚其象:存於器,象可得而用。一切器物及造立皆是。
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一君二民,謂黃帝,堯,舜。謂地方萬里,為方千里者百,中國之民居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夷狄之民居千里者五十一,是中國夷狄二民共事一君。二君一民,謂三代之末,以地方五千里,一君有五千里之土,五五二十五,更足以一君二十五,始滿千里之方五十,乃當堯舜一民之地,故云二君一民。
男女覯精:覯,合也。男女以陰陽合其精氣。
因貳以濟民行:貳當為式。
損,德之脩也:脩,治也。
困,德之辯也:辯,別也。遭困之時,君子固窮,小人窮則濫德,於是別也。
益,長裕而不設:設,大也。
雜物算德:算,數也。
居可知矣。(居音基)。
知者,觀其彖辭:彖辭,爻辭也。
亹亹:汲汲也。
昔者,聖人:謂伏犧、文王也。
參天兩地而倚數:天地之數備於十,乃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而倚託大演之數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必極於數,庶得吉凶之審也。
揮,揚也。[《說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雷風相薄:薄,入也。
莫盛乎艮:盛,音成,裏也。
其於人也為宣髮:宣髮,取四月靡草死。髮在人體猶靡草在地。
為黃顙。
為乾卦:乾當為幹,陽在外能幹正也。
為科上槀。
為黚喙:謂虎豹之屬,貪冒之類。
兌為羊:其畜好剛鹵。
訟,猶諍也。言飲食之會,恒多諍也(一作爭)。
故受之以豫:言國既大而能謙,則於政事恬逸。雷出地奮,逸豫,行出而喜樂之意。
豫必有隨:喜樂而出,人則隨從。孟子曰:「吾君不游,吾何以休。吾君不豫,吾何以助。」此之謂也。
物穉不可不養也:言孩稚不養則不長也。
可觀而後有所合:《易乾鑿度》曰:「陽起於子,陰起於午。」天數天分,以陽出离,以陰入坎,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太乙之行,出從中男,入從中女。因陰陽男女之偶為終始也。
故受之以大過:以養賢者,宜過於厚。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言夫婦當有終身之義,夫婦之道謂咸者也。
致飾然後亨(亨許兩反)。
蠱則飾也。
〈易贊〉 〈易論〉
○ 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故《繫辭》云:「乾坤其易之緼邪。」又曰:「易之門戶邪。」又曰:「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此言其易簡之法則也。
又曰:「為道也履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此言順時變易,出入移動者也。
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此言其張設布列,不易者也。
據茲三義而說,易之道,廣矣,大矣。
○ 神農重卦。
○ 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備。
○ 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无文字謂之易。
○ 周易以變者為占,故稱九稱六。
○ 歸妹上六,服虔以離為戈兵,兌為羊。震變為離,是用兵刺羊之象也。三至五有坎象,坎為血,血在羊上,故刺无血也。震為竹,竹為筐,震變為離,離為火,火動而上,其施不下,故筐無實也。
○ 師之臨,服虔云:坎為水,坤為眾,又互體震,震為雷,雷皷類,又為長子。長子帥眾鳴皷,巡水而行,行師之象也。臨兌為澤,坤為地,居地而俯視於臨下之義,故名為臨。(右《左傳正義》)。
○ 蠱卦巽下艮上,上九艮爻,艮為山,辰在戍,得乾氣,父老之象,是臣之致事也。故不事王侯,是不得事君,君猶高尚其所為之事。
○ 恒卦巽下震上,九三爻辭得正,互體為乾,乾有剛健之德,體在巽,巽為進退,是不恒其德也。又互體為兌,兌為毀折,是將有羞辱也。
○ 六五以陰爻而處尊位,是天子之女。又互體兌,兌為和說,至尊主家之女,以和悅幹其家事,問正於人,故為吉也。應在九二,又男子之象,體在巽,巽為進退,是無所定而婦言是從,故云夫子凶也。
○ 大過者巽下兌上之卦,初六在巽體,巽為木,上六位在巳,巳當巽位,巽又為木,二木在外,以夾四陽,四陽互體為二乾。乾為君,為父,二木夾君父,是棺椁之象。
○ 乾道變化,謂先有舊形,漸漸改者謂之變。雖有舊形,忽改者謂之化。及本無舊形,非類而改,亦謂之化。
○ 艮為狗。艮卦在丑,艮為止。以能吠守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兌為言故也。(右《禮記》、《周禮》正義,以互體說易,蓋亦本諸康成。今附卷末。)
康成《注易》九卷,多論互體,江左與王輔嗣學竝立。荀崧謂其書根源:顔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齊陸澄詒王儉書云: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為宗,數年後乃有王弼之説。王濟云:弼所誤者多,何必能頓廢前儒。河北諸儒,專主鄭氏。隋興,學者慕弼之學。遂為中原之師,唐因之。今鄭注不傳,此景迂晁氏所慨歎也。李鼎祚云:鄭多參天象,王全釋人事,易道豈偏滯於天人者哉。合彖、象於經,蓋自康成始。其説間見於鼎祚《集解》,及《釋文》,《易》、《詩》,《三禮》、《春秋》義疏,《後漢書》,《文選注》。
應麟讀易之暇,輯為此編,庶幾先儒象數之學猶有攷焉。
癸酉季夏哉生明汲古堂書。
在前文八卦详解中已有关于乾卦的文章,此篇为结合十二消息卦的补充篇。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首,十二消息卦之一,对应的是农历四月。在易经中,乾卦是六十四卦的首卦,是八纯卦之一,上卦下卦都为乾,六爻皆为阳爻。卦象:乾下乾上,为,由三个阳爻叠加,
讼卦:乾(天)在坎(水)上,天往上升,水往下降,二者相背。大畜卦:乾(天)在艮(山)中,山中有天空,代表着积蓄很多东西,有大容量的意思。颐卦:震(雷)在艮(山)下,山下有雷,象征着颐养。益卦:巽(风)在震(雷)上,风激励雷动荡,代表增益下面
《易经全文》第一卦:《乾卦》《易经全文》第二卦:《坤卦》《易经全文》第二十卦:《观卦》《易经全文》第三十卦:《离卦》《易经全文》第三十四卦:《大壮卦》《易经全文》第四十卦:《解卦》《易经全文》第四十六卦:《升卦》《易经全文》第五十一卦:《震
六十四卦各自代表一种原始的象义,那么六爻卦象巽为风卦如何解析呢?巽为风卦含义巽为风卦详解相关文章:巽为风卦是吉还是凶卦怎么看?六爻卦测失物,六爻测找东西卦象占断总结六爻巽为风卦测财运生意详解,巽为风卦测股市期货买卖交易解析周易巽为风卦六爻详
今天给大家汇总下有关六爻八卦中的乾为天卦类象详解方面的内容,包括六爻八卦之乾卦代表万物类象。兑为泽卦的五行属性解析艮为山卦类象详解大全,六爻八卦之艮卦代表万物类象坎为水类象详解大全,六爻八卦之坎卦代表万物类象震为雷类象详解大全,六爻八卦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