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年代:明代
文件格式:
书籍摘要:[明]熊过撰《周易象旨决录》介绍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明熊过撰。熊过字叔仁,号南沙(或南沙子),四川富顺人。喜靖八年(1529)进士、累官礼部祠祭司...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明熊过撰。熊过字叔仁,号南沙(或南沙子),四川富顺人。喜靖八年(1529)进士、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坐事贬秩,复除名为民。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并称“喜靖八才子”。著有《春秋明志录》、《南沙集》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陈束传》中附熊过传。史称熊氏不仅以文章名世,而且擅于研思经训。据熊过自序,此书初名《易象旨》、后加“决录”二宇为今名。“决录”有“定本”之意,意谓此书为《易》象的定本。象为《易》之本旨,汉《易》即以象为主。王粥以下变而谈理,陈抟以下变而言数,后人合并称象数。明人《易》学,言数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释氏。熊过初读宋《易》,觉有不合,又读汉《易》,知汉《易》以象为主。又读闽人蔡清《易》学著作,认为蔡书惟开陈宗义,亦末言象,于是始稍有所记。喜靖二十年(1541),熊过被滴人滇,得晤杨慎,劝成此书。前有熊过《私识》,概略介绍此本内容大旨。熊氏据旧说证今文,凡证字一百零一个,证音三十八个,证句二十六个,证脱字者七十九个,证衍文三十个,证当移置者三十二处,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处,一一指明所据之本。此书引证谨严,皆据前闻,非由臆选。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虽未能全复汉学,而义必考古,实胜支离恍惚之谈”,“在明人《易》说之中固卓然翘楚矣”。然所据之书,如郭京之伪托旧本、吴澄之妄改古经,未加考察,一概引以为据。又如《坤卦》小象,只知《魏志》作“初六,履霜”,不知《后汉书》实作“履霜,坚冰”等,亦间有小误。有康熙中刊本、《四库全书》本。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此书引证谨严,皆据前闻,非由臆选。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虽未能全复汉学,而义必考古,实胜支离恍惚之谈”,“在明人《易》说之中固卓然翘楚矣”。
明熊过撰。熊过字叔仁,号南沙(或南沙子),四川富顺人。喜靖八年(1529)进士、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坐事贬秩,复除名为民。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并称“喜靖八才子”。著有《春秋明志录》、《南沙集》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陈束传》中附熊过传。史称熊氏不仅以文章名世,而且擅于研思经训。
据熊过自序,此书初名《易象旨》、后加“决录”二宇为今名。“决录”有“定本”之意,意谓此书为《易》象的定本。象为《易》之本旨,汉《易》即以象为主。王粥以下变而谈理,陈抟以下变而言数,后人合并称象数。明人《易》学,言数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释氏。熊过初读宋《易》,觉有不合,又读汉《易》,知汉《易》以象为主。又读闽人蔡清《易》学著作,认为蔡书惟开陈宗义,亦末言象,于是始稍有所记。喜靖二十年(1541),熊过被滴人滇,得晤杨慎,劝成此书。前有熊过《私识》,概略介绍此本内容大旨。熊氏据旧说证今文,凡证字一百零一个,证音三十八个,证句二十六个,证脱字者七十九个,证衍文三十个,证当移置者三十二处,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处,一一指明所据之本。
[明]熊過撰《周易象旨決錄》点校信息
【点校底本】:文渊阁《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易翼述信清王又朴撰。十二卷。《诗礼堂全集》本。此书解《易》,专主《十翼》之义,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经传次序,悉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作者简介 董守谕,字次公,鄞县人。举人。鲁王监国,召为户部贵州司主事。时熊汝霖、孙嘉绩首事起兵,然皆书生,不知调度。乃迎方国安、王之仁...
[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 [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介绍 〖周易稗疏〗四卷《考异》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此书为其读《易》札记。不解《易经》全...
[明]潘士藻著《读易述》 [明]潘士藻著《读易述》介绍 〖读易述〗(又名《洗心斋读易述》)十七卷。明潘士藻(1537-1600)著。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江西婺...
[清]傅恒奉敕撰《御纂周易述义》全文在线阅读。[清]傅恒奉敕撰《周易述义》介绍 《御纂周易述義》簡介: 《御纂周易述義》於清乾隆二十年所撰,作者群包括了正總裁官...
[北宋]刘牧撰《易数钩隐图》 [北宋]刘牧撰《易数钩隐图》介绍 〖易数钩隐图〗三卷。北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墓志铭作字先民,《四库全书总目》记载为彭城(今江苏徐州...
(东汉)郑玄注《易纬》 (东汉)郑玄注《易纬》介绍 〖易纬〗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作十二卷。佚名撰,东汉郑玄(127-200年)注。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
[清]江藩撰《周易述补》 [清]江藩撰《周易述补》介绍 〖周易述补〗四卷。清江藩(1761—1830)撰。江藩为惠栋弟子,惠氏撰有《周易述》,未竟而卒,缺自《鼎...
说明 大體來說,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其中最具代表的,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