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年代:宋代
文件格式:
书籍摘要:〖古周易〗一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变院编修官。和朱熹、张□齐名,时称...
〖古周易〗一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变院编修官。和朱熹、张□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力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曾邀集鹅湖之会,企图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很多,有《东莱集》、《吕氏家垫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并编纂《宋文鉴》、《古文关键》诸书。《周易》最终仅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及爻辞四部分构成,分作上下二篇。后增入传为孔于所作的解说六十四卦的著作凡七种十篇、称为《十翼》或《易传》,而把六十四卦、上下二篇称作《易经》。宋儒所论的所谓《古周易》,即指包括“经”、“传”的十二编本。进入汉代,今文经家说《易》,皆自为章句,唯古文经家费直不为章句,只以《易传》十篇说解上、下经。东汉郑玄承继费氏《易》学,在他自己所撰的《周易注》中,析《彖》、《象》?传四篇分附诺封经文下,以省翻检之劳。魏王弼撰《周易注》,亦袭沿郑氏之法,并将《文言扩一传分附于乾、坤两卦之下。魏晋以降,汉《易》多亡、唯有郑玄、王弼二注并行于世。入唐,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并排斥郑说,《周易》十二篇旧式遂不复存在。有感于此,宋儒为恢复《周易》原貌,遂多方稽求。一时竟成风气,自吕大防始撰《周易古经》起凡晁说之作《录古周易》、薛季宣作《古文周易》,程迥作《古周易考》、李焘作《周易古经》、吴仁杰作《古周易》等,而吕氏此书与吴氏《古周易》最为晚成。吕氏此作,实际上是为了补正晁说之《录古周易》。书共分为:《上经》、《下经》、《彖上传第一》、《彖下传第二》、《象上传第三》、《象下传第四》、《系辞上传第五》、《系辞下传第六》、《文言传第七》、《说卦传第八》、《序卦传第九》、《杂卦传第十》十二篇。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尚有《音训》二卷。为吕氏弟子王叟里笔受,今已不存,最后为未熹跋语。吕氏为当时大儒,所撰又最为晚出,故其内容较之其他同类著作,更为有据,并且,宋儒此类著作今大都散佚,此书既为现存,对研究宋代《易》学流派及追述《周易》原貌都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周易》亦有一定的影响,朱熹作《周易本义》即用此本。书成后,《宋史·艺文志》载为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乃是以-篇为一卷而致,实并无不同。有《四库全书》本,此外,通行本为《通志堂经解》本。
《周易集说》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收入《通志堂经解》和《四库全书》中。四 库本共四十卷,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其中包括《周易上下经说》《象辞说》《彖传 说》...
[清]张英著《易经衷论》书籍介绍 〖易经衷论〗二卷。清张英(1637-1708)著。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进士,十六年设南书房,他首中入选,一时...
[元]王申子撰《大易缉说》介绍〖大易缉说〗十卷。元王申子撰。申子字巽卿,邛州(今四川邛崃县)人,据此书卷首载田泽《刊书始末》云,王氏曾于皇庆二年(1313)行省...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筮仪》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清]牛钮等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内府刻本。半页9行,每行18字。大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
[元]吴澄撰《易纂言外翼》书籍介绍 〖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吴澄撰。澄之生平简介,详见《易纂言》。吴氏前撰《易纂言》,其义例散见于各卦中,不相统贯,卷首所列卦图,...
《御纂周易折中》简介 《御纂周易折中》凡二十三卷,此书共计23卷,正文22卷,卷首1卷,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四十九...
[宋]陳瓘撰《了齋易說》四库提要 【臣】等謹案:《了齋易說》一卷,宋陳瓘撰。瓘字瑩中,延平人,元豐二年進士甲科。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蔡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