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年代:清代
文件格式:
书籍摘要:[清]张惠言撰《易义别录》 [清]张惠言撰《易义别录》介绍 〖易义别录〗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认为古代《易学》,无不依经附传,...
[清]张惠言撰《易义别录》介绍
〖易义别录〗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认为古代《易学》,无不依经附传,承师论法。而王弼《周易注》流行,古师之说尽废;孔颖达《周易正义》颁行,古代《易》书遂亡。唐代以前《易》学有32家,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述23家,但皆支言片语,多不贯穿。又以为不尽见其辞,不能论是非;不尽通各家,不能评优劣。乃辑《经典释文》、《周易集解》及五代、宋人类书、辑佚书等言古《易》者,各为别录,用以探源流同异,考是非优劣。所辑以虞氏《易》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共十四家,卷一至四为孟氏《易》四家,即孟喜、姚信、翟玄、蜀才;卷五至八收京氏《易》三家,即京房、陆绩、干宝;卷九至十三收费氏《易》七家,即马融、宋衷、刘表、王肃、董遇、王□、刘谳。第十四卷为子夏,别为一家。虽单词碎义,条理不完而苦心考证,往往通其家法。如据姚信注”乾坤致用”、”卦变旁通”、”九六二下”,而知为虞氏之学。据翟玄注”五虚无君”、”二上包五九”、”五遇中处正”,而知翟氏之学为虞氏之学,而非荀氏,皆研究精细,非潜心古义者不能为。又于各家之前,均撰简序一篇,述其源流,简约得当,便于领会其实旨。有道光间合河康氏刻本,收入《张皋文笺易诠全集》,又有《皇清经解》本。
周易(易經)自漢代以後,一般所見都是「經傳」合一:也就是原本的經文,與易傳(十翼)是合在一起的。 在體例上,每卦的卦辭或爻辭(也就是原始的經文部份)之後,都會附...
〖叶八白易传〗(一名《八白易传》)十六卷。明叶山(1504-?)撰。叶山字八白,里籍不详。据作者自序;十岁始读《周易》,越十年能压学究语。嘉靖二十二年(1543...
《周易经传集解》南宋林栗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林栗以《周易经传集解》传世,其易学观具有汉宋兼采的特色。象数的运用,虽为其易学的重要特色,但义理思想仍为主...
作者:宋‧蘇軾 《東坡易傳》又名《毗陵易傳》,實為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所合著。據陸遊《老學庵筆記》,該書因元祐黨禁,不敢題蘇軾的名字,所以名為「毗陵先生」,...
[宋]易祓撰《周易總義》 [宋]易祓撰《周易总义》书籍介绍 二十卷,宋易祓著。前有门人陈章序称:“祓侍经筵日,尝以是经进讲”;又称:“祓别有《易学举偶》四卷...
《周易集说》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收入《通志堂经解》和《四库全书》中。四 库本共四十卷,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其中包括《周易上下经说》《象辞说》《彖传 说》...
[唐]郭京撰《周易举正》 [唐]郭京撰《周易举正》介绍 〖周易举正〗三卷。原题唐郭京撰。郭京,里籍未详,据《崇文总目》记载,知其曾官苏州司户参军,又据其自序言,...